有關“死亡”的教育在學校是學不到的,所以就成為每個人需要獨自面對的人生課題,必須自學成才。
幸好,命運還算公平,給了所有人同等的時間和機會。
在一切都很富余的年紀,人是不能感受到死亡的陰暗氣息的,因為一切都還遠。
當日過頭頂,人到盛年,才能感受到極致強盛背后的衰敗。
人生的烈陽馬上就要越過巔峰,在山的另一邊落下,黃昏就是那個黑暗的前哨、邊緣。
人生路上,總要面對幾次死亡,長輩、親人、朋友的離去等,那個當下會感到悲傷,害怕,甚至恐懼。
在所有的傷痛當中,死亡是最讓人情緒波動也是最無力的。因為沒有人能告訴你經驗,也沒有解決方案。
它是一道人生必選的無解之題。
每個人面對的方式都不一樣,有人是理性而實際,有人是浪漫又悲傷,不論何種方式,都是為了紓解對死亡的恐懼。
與其說是哀傷于死者的逝去,不如說是悲痛于自己的未來,因為我們都知道,死神就在那里,等每一個人。
它會化身一個黑洞,在每一個人的夢里,那里有你最害怕的東西。
現實中我最害怕的動物是蛇,無論真的假的,大的小的,活的甚至是死的,都害怕,看一眼都會馬上轉頭的那種,能避開多遠就避開多遠。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種恐懼會變成潛意識,躲在內心深處,每次經歷人生的波折時,它就會在我的夢里出現。
它見證了我身體的不適,父親的離逝,母親的病痛,有一段時間,我無法一個人獨自睡在漆黑的夜晚,因為它會在黑夜清晰地出現在我的腦海,不由自主。
我越害怕它,它就越會出現,變成我內心恐懼的影子,也陪我經歷這些害怕的時刻。
它用這種方式向我訴說死亡,讓我看清在面對內心恐懼時,身體如何反應(疼痛),內心又是怎樣掙扎。
我忽然發現,它不是我的災難,而是預警信號,似乎在向我說明什么。
環顧四周,發現死亡并不困難,落葉,殘花,枯草,死掉的動物殘體。
原本活生生存在的人或事物都走向消散的宿命,寵物會死,祖父母,外祖父母,亦或是父母......我們或多或少地都見證或是參與了他們的死亡。
但我們對它諱莫如深,然后用一些聽上去美好的東西代替它,如天堂,天使,上帝,不滅的靈魂等這些,來緩解它帶給自己的恐懼。
我們壓抑它,忽視它,用忙碌來忘記它,所以它出現在我們的夢里,在我們的意識深處,就是不會在白天浮出水面。
當我們年老,死亡的念頭再次浮現,難道仍要繼續假裝死亡不會到來嗎?
有人說“最怕死亡的人正是最不能好好發揮生命的人。”
對啊,他只是在等待死亡。
也許正是因為我們知道生命有終點,所以才使得人生更加珍貴,也更加有活力。
因為怕“來不及”,因為怕“沒痕跡”,因為莫名的害怕。
但害怕就害怕吧,害怕才會更加珍惜。
即使害怕的東西一定會到來,也不要在無聊的等待中度過這唯一的一生。
花兒知道終將凋謝,才綻放得如此熱烈,
葉子知道終將枯落,才染上最絢麗的顏色。
我們知道終將謝幕,更要上演最精彩的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