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優酷一款大規模的真人秀節目《中國說唱》已經播出了,并且已經在hiphop圈子內已經開始火了起來。,隨著觀眾審美疲勞,近年來選秀節目火爆程度已經大不如前。但2017年的綜藝節目卻被橫空而出的hip-pop選秀節目《中國有嘻哈》奪得頭籌。繼有嘻哈的熱度之后,中國說唱開始在下半年繼續發光發熱了,是什么原因讓這些節目在網絡上開始有這么多的討論?
受眾定位
隨著90后95后群體的長大,年輕人越來越成為電視與網絡節目的收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有嘻哈》和《中國說唱》將節目的受眾定位緊緊鎖定在年輕人的身上。在總導演車澈看來,切中年輕人才能切入大市場,所以要“不惜一切代價擁抱年輕人”。不再像《中國好聲音》《星光大道》等選秀節目做成老少咸宜的“家庭餐”,節目組深刻的意識到現在的年輕人成長在一個多元的社會里。新一代的年輕人在多元文化的熏陶下叛逆,追求個性,追求自我想法的表達,不再拘泥于條條框框。而起源于美國黑人的嘻哈文化表達的是一種自我的宣泄,這恰好滿足了中國現代年輕人追求自我表達的需求。用嘻哈來吸引年輕人無疑是個正確的選擇。
飽滿的內容
不同于傳統歌唱選秀節目主打流行歌曲,民歌等為人們所喜聞樂見的音樂形式,這兩款節目另辟蹊徑,主打更加小眾和國際范的嘻哈饒舌歌曲。從rapper們的表演形式來看,復雜的饒舌,押韻的歌詞,激情的氛圍,動感的肢體等元素都可以讓受眾嗨起來,是符合大眾審美的。在表演內容上不僅演繹以往underground等類型,也與中國風,流行音樂相互碰撞,產生了符合觀眾口味的嘻哈秀。節目中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就是在歌詞的體現上,節目會標記出歌詞的韻腳,單押,雙押。輔助受眾接受嘻哈音樂,同時進一步展現選手的能力。受眾不僅更能看懂嘻哈是什么,也更能被帶入到選秀過程當中。
除了音樂,選秀節目更有一個看點就是選手們的故事。在敘述故事方面《中國說唱》也做得很好?!吨袊f唱》在敘述故事的形式上加以創新,不同于《中國好聲音》基于選手介紹短片和導師選手談話的形式來表現選手故事。《中國說唱》和《中國有嘻哈》上選手說故事往往是通過將故事寫進歌詞了用饒舌唱出來,很多歌詞不僅透露出選手的辛酸,而且講述了選手們追逐夢想的熱血故事,這種正能量的價值觀也是符合主流的,便于大眾接受。同時,節目在選秀的基礎上,還增加了許多爭議點和爆點,用來表現故事,突出情緒沖突,讓節目顯得“有血有肉”。嘻哈文化本身的特點與真人秀脾性出奇的相適應,二者相觸發酵的內容,對節目組是一個不小的驚喜。不同于傳統音樂節目的和諧謙讓,這群rapper們更有快意恩仇的俠氣,覺得誰不爽直接表達出來,把對對方的不滿寫進歌詞里用歌曲來diss對方。在選手之間,選手與制作人之間,選手與節目組之間的種種交流和沖突,直接衍生出了許多可供發酵的熱點話題。如最近在微博上炒的火熱的選手gai和PGone萬磁王的撕逼大戰,不僅提升了選手的知名度,更增加了節目的看點和收視率。
平臺的缺乏
在《中國有嘻哈》和《中國說唱》出現之前,嘻哈音樂沒有專屬的平臺。音樂選秀類的綜藝,以流行音樂為主,不管是導師還是團隊對嘻哈文化都不是很了解。國內大小音樂節也基本沒有嘻哈音樂的專屬舞臺。
文化隔閡
由于嘻哈音樂的街頭性質,以及長期處于地下的狀態,在歌詞中爆粗口,炫富,貶低對手,是經常的事。在聽英語和韓語說唱時,由于語言和文化的隔閡,我們無法直接明白的體會歌詞所表達的含義,但當華語說唱歌手直接將嘻哈文化想要傳達的思想和氣勢,用中文表達出來時,大眾是否能接受臟話連篇的歌詞,以及嘻哈音樂強勢的態度。嘻哈音樂要想從地下走到地上,還需要找到與主流市場和價值觀能契合的點。
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中國說唱》是有模仿《中國有嘻哈》的成分,但是作為最大的區別,《中國說唱》的評委嘉賓在國內嘻哈圈內非常出名和專業,所以對于選手來說,現場發揮和rap要求上會更嚴格,如果說《中國有嘻哈》在前面是作為國內嘻哈圈的引導人,那么《中國說唱》是市場領域的“試煉金石”,它對所有民間rapper是寬容的,它給了你舞臺,只要你有想法都可以嘗試,但又是殘酷的,因為作為下半年的嘻哈節目,它對賽制和選手的嚴格程度是巨大的。如果想把《中國說唱》做成一個IP,借此建立嘻哈文化產業,不管是出于商業利益還是真正想推廣嘻哈文化,都是非常難得,希望這次的《中國說唱》是一次成功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