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人生的幸福?
一個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待在光明之中。從遠處凝望光明,朝它奮力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時間里,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實。
——安藤忠雄
”
十七歲的時候,安藤忠雄是一名職業拳擊手,在泰國的一場拳擊賽中領教了厲害得多的對手,自感身體素質永遠無法超越。
十八歲高中畢業后,家境貧窮的他,沒有繼續上大學就開始工作。
試了一段短期的上班族生活,安藤天生愛好自由又脾氣暴躁,沒多久就辭職了。他模模糊糊地覺得自己喜歡建筑設計,但從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沒有相關工作經驗,沒有高人指引,如何把愛好發展成事業呢?在安藤的人生中,有三個關鍵點起了作用:
1 讀到一本書
20歲那年,安藤忠雄在大阪的舊書店里,遇見了勒.柯布西耶的作品集。即使是二手書,對當時的他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無法當場買下來。他怕這本書引起別人的注意被買走,于是偷偷把它藏在一個不明顯的角落后才離開。每次經過那家舊書店附近,都會因擔心它是不是被賣掉了而前去查看,然后再把書塞到書堆底下。結果,將近一個月后才把書買下來。
這本書,安藤不僅翻看,還臨摹里面的畫面與設計圖,幾乎是記下了所有畫面。
雖然看不懂解說作品的法文和英文,但他對柯布西耶這個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找來了柯布西耶所寫的其他書,一本接著一本地讀下去。然后,他知道了柯布西耶這位現代建筑界的巨匠,實際上也是自學出家的建筑家,他的存在,極大程度地激勵了安藤忠雄。
此后,安藤寧可節衣縮食,也要去搜購外文書與外文雜志。即使看不懂外文,只要翻翻書頁,也能感受到新時代的風潮。當他逐漸體會到建筑世界的廣闊時,自然而然地開始想親自去體驗那些空間。
2 出了一趟遠門
24歲那年,日本開放一般國外自由觀光之后,安藤忠雄決定去歐洲旅行。那時既沒有旅游指南,親友中也沒有人有國外觀光經驗。出國,簡直有種有去無回的茫然不安感。
而且安藤在室內設計方面的工作剛開始步入軌道,生活上也剛有了著落。長期的歐洲旅游,意味著要中斷工作,也意味著會耗盡所有的積蓄。
但跟這些不安比起來,對未知的歐洲的好奇心更強烈。
當時,飛機還不是大眾交通工具,去歐洲必須乘船。到第一個目的地芬蘭就花了9天時間。安藤忠雄除了睡覺之外,一天之中十五六個小時幾乎都在行走。為了省錢,不坐公共汽車,看完一個建筑,再花兩個小時走到下一個建筑那里去。就這樣,他花7個月時間,游歷完法國、瑞士、意大利、希臘、西班牙、非洲、印度、中國再回到日本,親身體驗到不同建筑風格的美。
3 始終保持思考和創造
28歲那年,安藤開辦了自己的建筑事務所,頭一年沒有生意,只能躺在事務所地板上發呆、打滾、看書。
但他沒有放棄思考。走在路上只要一看到空地,他就想:“如果是我,就會在這里這樣蓋。”然后隨心所欲地畫起了草圖,再把草圖拿給業主看。即使當場沒有談到合作,大多數業主覺得他“真是個怪人”而交起了朋友。他在設計、做模型的時候,除了考慮受委托的建地外,也常常將旁邊土地上的建筑物一起考慮進去,希望有機會接到更多項目。
安藤的經驗是:如果按照被交代的條件去思考,無論如何,創意一定會受到限制,但相反地,從什么都沒有的情況下自行構思、儲備創意,碰到需要時,因為能夠立刻采取行動,更能把握住機會。
有同樣經歷的還有稱為“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松浦彌太郎,他高中退學,沒有接受過大學教育。17歲讀到了杰克·凱魯亞克的《在路上》和亨利·米勒的《北回歸線》,開始向往自由獨立的生活,18歲游歷美國,起初靠二手牛仔褲為生,接著倒賣二手書,同樣是28歲開了自己的第一家書店,走上研究生活美學的道路。
從一本書、一次旅行和一個小事業開始,實現人生轉折,想起來很難,聽起來似乎也不難。在同一個方向上持續努力,就像安藤忠雄所說,凝望光明,奮力奔跑,樂趣就在捕獲微光的每一個進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