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脈貫通,斯文在茲。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的發展道路、精神品格、共同信念、歷史取向、胸懷格局。
一要深刻把握“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兩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福建武夷山朱熹園時,鮮明指出:“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兩年后,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總書記深刻闡釋:“我們的社會主義為什么不一樣?為什么能夠生機勃勃充滿活力?關鍵就在于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的關鍵就在于‘兩個結合’?!?/p>
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戰略和全局高度,創造性提出“兩個結合”,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并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系統闡明了堅持“兩個結合”的原則、方法、路徑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更好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立足于現實的中國,又植根于歷史的中國,賦予馬克思主義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是堅持“兩個結合”、勇于推進理論創新的典范,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這是我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規律性的認識,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币羁陶J識到,“結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機結合?!敖Y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結合”不是拼盤,不是簡單的物理反應,而是深刻的化學反應,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結合”筑牢了道路根基。只有立足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國道路的歷史必然、文化內涵與獨特優勢?!敖Y合”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了更加宏闊深遠的歷史縱深,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敖Y合”打開了創新空間?!敖Y合”本身就是創新,同時又開啟了廣闊的理論和實踐創新空間,讓我們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動,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論和制度?!敖Y合”鞏固了文化主體性。馬克思主義的中國篇章是中國共產黨人依靠自身力量實踐出來的。歷史和實踐告訴我們,只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創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這一文化主體性的最有力體現。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敝腥A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黨創新理論的“根”。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在這次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第二個結合”,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們黨對中國道路、理論、制度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的自覺性達到了新高度。
二要深刻把握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斷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注入強大精神力量?!?023年6月7日,首屆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開幕,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代表黨中央表示熱烈祝賀。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沒有高度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站立在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4億多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堅持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就要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
和羹之美,在于合異。中華文化既是歷史的、也是當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今天,以海納百川的胸懷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以兼收并蓄的態度汲取各國文明的養分,以自信開放的姿態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方能推動各國文明在交流互鑒中共同前進,書寫人類文明新篇章。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就要秉持開放包容,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守正創新,既與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恪守正道、革故鼎新的文化傳統相承襲,又與我們黨一貫堅持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品格相貫通,體現了繼承與發展的辯證統一。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就要堅持守正創新,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
歲月崢嶸,山河為證;文脈悠遠,與古為新。“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绷暯娇倳泩远ㄓ辛Φ脑捳Z,跨越時空,指引前進方向。要更加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牢記囑托,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奮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