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某教學廣告
太多時候,我們只是很清楚自己不想要什么,卻從來沒有思考過自己想要的東西具體是什么。所以你才半夜躺在床上,盯著天花板,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
事實很殘酷:大多數人在追求某個東西的時候,連那個東西的定義都不清楚。
語言學家的研究表明:
如果我們腦子里沒有一個概念的話,我們的腦子就傾向于不去想那個事情。
大部分人追求的所謂“堅持”,或許本身就是錯誤的。
因為當你看到“堅持”這個詞,腦海中馬上就浮現:
長跑運動員猙獰的面龐
自己做仰臥起坐時絕望的呻吟
期末熬夜復習時的睜不開眼
背單詞無聊時的拿頭撞桌子
這些畫面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痛苦。也就是說,你一想到“堅持”兩字,就感受到了痛苦。
但是心理學家早就發現了:
人的大腦有快速遺忘痛苦的功能,這是人類長期進化的結果。
當你大腦中時刻縈繞著“堅持”二字,你干的所有事情都是痛苦的,痛苦除了讓你半途而廢,還會讓你快速忘掉在痛苦狀態下學到的東西。想想看,你這輩子半途而廢的事情,是不是都讓你感到痛苦?
那問題來了,各行各業都有所謂的成功者,說自己出色是因為長時間的“堅持”,他們難道不痛苦嗎?
答:不痛苦。
那些跑步達人,每天跑十幾公里,不是因為他們抖M自虐,是因為跑步讓他們很high;
那些愛讀書的人,每周可以讀3本書,不是因為他們有毅力,而是不讀書會讓他們不舒服;
跑步、讀書、學英語,這些事情讓你感到痛苦,卻讓大牛們大腦中產生多巴胺,進而產生享受的感覺。這中間的差別,究竟是從哪里來的呢?如果我們能找到這種轉變的鑰匙,是不是就能像大牛一樣,“堅持”下來了?
顯然,這件事不容易。但是們總有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可以參考:
在馬拉松運動中有一個名詞,叫“極點”,指的是當運動員長時間奔跑的疲憊感達到一個高峰后,會突然消失,在這個點之后的奔跑,會非常輕松。
再舉一個例子,嬰兒剛從母親體內的羊水中出來,第一次接觸空氣時,強烈的不適感會讓他們哇哇大哭好久。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他們適應了用肺部呼吸,之后就不會再哭了。
這兩個案例證明,你追求任何一件事的初期,都會感到不適和痛苦。但這段痛苦的時長,和你真正要干的那件事花費的時間想比,會不值一提。
所以,別再用“堅持”這個詞了,它只會讓你想到痛苦。
“堅持”的最準確定義,應該是撐到快感來臨。等快感來了,等你開始享受這件事了,你就可以把蘊含痛苦的“堅持”徹底從你的大腦中刪除了。
如何撐到快感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