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廣賢文分享:“暗室虧心,神目如電。圣賢言語,神欽鬼服。”
意思就是說:在昏暗無光的密室里,做對不起良心的事,沒人能看得見,但是神靈的眼光就如閃電一般照徹昏暗,能看見一切。
賢明而胸懷寬廣的人說出的至理名言,就算是神靈和鬼魂也會贊成佩服。
為什么這么說呢?
其實,所謂的神明,神靈,其實就是我們人類的良知。什么是良知呢?就是善良的知覺,當我們明辨是非之后就具有的知覺。
我們是怎樣來明辨是非的呢?就是從自身的體會感覺得來的,比如我們沒有東西吃,就會很餓,很難受,所以,當我們由于自己的行為讓別人挨餓的時候,我們就會知道別人也很難受,這就是共情。
當我們受傷流血的時候就會很恐怖,很害怕,很痛苦。所以,當我們的行為導致別人受傷流血的時候,我們是可以理解別人的恐懼,害怕,和痛苦的。這叫做感同身受。
能夠產生這種共情和感同身受的知覺就是我們的良知,就是人類所說的神明,神靈。因為是本來就屬于我們自身的,同時又是全人類的,甚至是所有生命體的,只不過植物不能動也不能反抗;動物可以動和反抗,但是不能說;人能夠動,能夠反抗,也能說出來。所以就是神明。
這樣一來,一個人做了虧心事,不管有沒有別人看見,自己是看見的,自己是知道的。而且被自己算計和傷害的人是看見和知道的,當然,自己在干虧心事時是會留下痕跡的。
這些痕跡散發在空氣里,被周圍的植物,動物等生命體所覺察。是消失不了的。更重要的是,做虧心事的人是不可能忘記的。就是神明是清楚的。
漢代華陰人楊震,通曉經文,風雅清正,志存高遠,人稱關西孔子。他曾推薦“賢人”王密做昌邑縣縣令。一次,楊震因公事路過昌邑縣,晚下榻于館驛。夜深人靜之時,王密懷揣十金前往館驛相贈,以謝楊震知遇之恩。楊震拒而不受。王密急切之下說:“此時深夜,無人知矣。”楊震正聲而說:“豈可暗室虧心(暗地里做些虧心事),舉頭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者?”一時傳為美談。
看到了吧!能夠通曉事理的賢明的人,他所說的話是不是能夠讓神靈,鬼魂信服,欽佩呢?我看是的。
與大家共勉,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