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我的童年與少年都發生過什么事,長大的我特別害怕說話,害怕見人,害怕與人交往。
讀高中,學到一篇有名的課文,是契訶夫的《裝在套子里的人》,主要人物別里科夫總把自己的什么東西都套在套子里,封起來,性格孤僻、思想保守、惹人厭惡。
他本是作者用來批判守舊現實而塑造的人物,而我竟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非常郁悶不開心。
我何曾不是一個裝在套子里的人?只是我怕見人,不管生人熟人,怕張嘴說話,只有一個人時,我才內心安寧,形同自閉癥。
印象最深的是最怕家里來客人,客人為了討好主人,老愛與主人家的孩子攀談,問上許多問題。
你幾歲了?叫什么?讀幾年級?成績好不好?認不認識XX?
更過分,還要評價你的長相。
長得好高,接XX代,腰有點駝,衣服有點小??
說個不停,讓人十分難堪。那時候,心里十分羞愧,仿佛自己被置身于刺眼白熾燈下,任人圍觀評論。
后來,只要一來客人,我直接鉆到樓上,不下來露面。媽媽喊吃飯時,我撒謊肚子疼,不下去。
時間一長,媽媽識破了我,強迫過幾次,我也不下樓吃飯,媽媽干脆氣惱地送我一個外號:苕貨!便再也不理我了。
見到人比餓更讓人恐怖,我不能下去,我下去,桌子上所有的眼光會看我,他們會好奇地問我為什么不上桌子吃飯,還要說一堆思想教育的話。一句話都讓我欲找地遁形,何況一堆,我成了唱戲小丑。當時就這么反復想,既生自己氣,又生客人氣。
后來,我成了一名老師,上班了。
上班的我,硬著頭皮一個人去新環境,猶如去殺場,心里十分膽怯。當時我已二十三歲,與人交往能力差比從前有過之而無不及。
上班路上,走著走著,不好,心里暗暗叫苦,前面有幾個本班學生迎面而來,虧我這個近視眼竟那么敏銳。是視而不見還是主動招呼?如果視而不見,他們主動喊我,很尷尬;要我主動招呼他們又很不習慣。
三十六計, 走為上計。我立馬拐進一個小巷,觀察他們走遠,才出來,并且趕緊小步快走,溜到辦公室,以免遇上新一撥學生與老師,與他們打招呼又是一個鴻溝。
課堂上,很長一段時間,我上課頭愛低著,聲音也小,不敢多抬頭看學生,他們肯定都盯著我看。現在想來,十分愧疚,我的第一屆學生,用了大大的寬容,包涵了我的大大不足。幸而,我一直很真心喜歡他們,總算彌補了我的一點罪過。
后來,逢年過節,回老家,我總是走在老公后面,遇見熟人,全由他寒暄,我在旁邊裝笑,不說一句話。
可是,我仍不安,他們肯定背后不斷在私語。關于我這個媳婦,家境也不差,怎么嫁到農村?
還有,說不定,他們背后議論我:臉好大,長得不白、走路八字等等惡心的問題。
幾十年,我的大腦都被這樣可笑幼稚的想法占據著,后天的自卑,讓我趕腳走在哪都是個笑話,如同挨人打的喪家犬,只能在黑夜中出現,白天要東躲西藏。
我就這樣活到了中年。孔子云:中年而不惑。然而,這句話于我失靈,我仍惶惶不可終日地活著。如同裝在套子里的別里科夫,只是我只用妄念緊緊地套住了自己,沒有去壓抑別人。
所不同的是,這種病態,我從前如陷泥潭,任它越陷越深,而現在,我渴望漸漸治愈。
我很努力地默默自我治愈著。
一次,看到了畢淑敏的一篇文字《孩子,你并沒那么重要》,醍醐灌頂,感覺心理疾病一下子被治好了60%。
書云:
當你從一群人面前走過時,你以為別人的目光全投向你了嗎?于是你步態就不知所措了,然而,你并非你想象的那么重要,他們中只是有的人瞥了一眼而已,大家各有事在做。
當你在一群人面前講話時,你擔心說不好說錯嗎?于是你內心慌張至話語訥訥,然而你并非你想象的那么重要,即使錯了沒說好,他們沒有人會吹毛求疵地四處宣揚。哪有那么多大嘴?
你要從一群人面前走過,就坦然走過吧!
你要在一群人面前發言,就坦然表達吧!
這世界,每個人每一天都有那么多事,對又如何?錯又如何?貴又如何?賤又如何?你只是太在乎別人感受,所以才有那么多的煩惱。
每日匆匆又匆匆,不必太在意別人的眼光,讓一言一行變了形,全失了自己的本意。
別人的眼光老留連于我身上,這只是你一廂情愿的思想。
停止取悅別人,做回自然的你,你并沒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今天,是我到新單位報到的第一天,孤單又緊張的感覺。離開已十分熟悉的單位,即將加入一個新單位,融入新單位又有一段長路要走。勉勵一下自己,別怯場啊。也許正如書中所云:走吧走吧,一步一步,不知不覺就到了。
這世界草比花多,如果不想做一朵惹人注目的花,那就做一株清新自然的小草吧,它自有一份自由自在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