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早熬夜,終于五天看完了《瑯琊榜》,看的過程中一直忍不住要和身邊的人分享其中精彩的劇情和巧妙的人物設置,結果被人嘲笑“老土”:現在都什么時候了,還在看《瑯琊榜》,早就已經流行看《楚喬傳》了啊。感覺自己和他人不是處于同一頻道,慢了豈止半拍。人們前行的步伐真快啊,當年也是掀起了一股熱議的風潮,沒想到這么快就降溫了,人們最終還是選擇了新歡。
《瑯琊榜》讓我看到了深遠精準的思慮,也讓我看到了什么叫有效的溝通,什么叫字字珠璣。我忍不住反省自身,“說話”這一個看起來稀松平常的事情,我到底又能得幾分呢?如果說劇中人物,無論善惡,所言所講都如口吐蓮花的話,那我平日里所說的,恐怕只能算是豆腐渣了吧。我們不是希望自己多么能言善辯,但至少不要讓一張嘴就給自己減分吧。
一個成功的表達至少應該具備以下幾個特征:
001 達意清晰,不模棱兩可。
人與人之間的對話,無非是為了傳遞信息。清晰地表達自己,準確地理解他人恐怕是最基本的了。所以,把話說清楚說明白是底線,看著容易嗎?做起來未必。有多少人明明是想要表達A的意思,結果話出口之后, 聽者接收到的卻是B呢?言者完全意識不到自己的失誤,或者表達的失敗。很多誤會和過失便由此開始了。
002 邏輯清晰,字字斟酌。
既然是傳遞和接收信息,那么邏輯就至關重要。同樣的事情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對方所接收到的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信息。邏輯是埋在話里話外的一條暗線,這條暗線串起了整個話語的理論脈絡,有筋骨,有血肉,方才是一個充盈有力的表達。如果只是一味地我了表達自己所謂的態度和情感而發泄一通的話,往往讓聽者云里霧里,好似跌進了一團棉花中,最后什么觀點也提煉不出來,什么意思也把握不住了。那這不是一個失敗的表達,又是什么呢?
003 有理有據,于情于理。
要想言之有物,總要有所憑借。讓遣詞造句合理地發揮出它們的價值,讓信息通過每一個文字傳遞出去,這是它們的使命,這也是說話者的職責。于情于理都要考慮周全,體會聽者的心情,揣摩聽者的反應,不把聽者的感受放在心間,你說這番話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每個人終生都需要恰當的表達自己,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語言可以成為我們的武器,也可以成為我們的軟肋??谕律徎ǖ木辰缈赡懿蝗菀讓崿F,但不讓自己所言成為自己的負累,總是我們應該時時提醒自己做到的事吧。
多思,慎言,明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