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歲末將至,很多職場人壓抑了一年的念頭又開始蠢蠢欲動。
工作壓力大,應該堅守還是跳槽?有了多年工作經驗,該怎樣找到好機會?OFFER太多,怎么選才不會選錯?什么的跳槽才是成功的跳槽?
今天分享給大家一篇我整理的“跳槽指南”。
主講人是薛毅然,她是一位獨立咨詢顧問,也是“在行”職場領域的高分行家。助您避開“火坑”,實現完美切換~
1、什么情況下該跳槽?
跳槽有風險,跳好了升職加薪,跳不好,可能從一個坑跳到另一個坑。千萬不要被感性的觸發因素左右你的選擇。
不爽了就要跳槽嗎?
千萬不要跟著感覺走,要系統分析你未來的職業發展與平臺之間關聯性。
先給自己兩個月時間,做一些努力和嘗試,看看現狀能否改變。如果還是很難調整狀態,可以考慮換一個平臺。
遇到奇葩領導該跳槽嗎?
“公司氛圍是氣候,部門氛圍是天氣。”真正的奇葩領導是什么樣的?推卸責任、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小肚雞腸……
你的直接領導真的是“奇葩領導”嗎?相處需要磨合的過程,很可能是你不適應其管理風格。你如果不提升管理上級的能力,走到哪里都會受限。
如果領導不斷給你壓力,引領你突破成長瓶頸,不斷提升職場競爭力,這樣的領導也許是你的“貴人”。
職業成長遇到瓶頸該跳槽嗎?
在大組織平臺上,很多人就是流水線上的“搬磚工”,看不到上升空間,基本就是被消耗。
有的行業發展不景氣,業務單元發展受挫,再等下去就是被動貶值。此時,你可以考慮轉型或跳槽。
轉換職業跑道的窗口期非常有限,要早做打算。越早把核心優勢培養出來,后面的職業發展才會越順暢。
如果在以往的職業經歷中沒有積累太多能力、資源、人脈,貿然跳槽可能處處受阻,要先做足準備。
2、如何做好跳槽準備?
如何發現外部機會?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自己沒有選擇,是被個人認知限制了選擇。
跳槽不是簡單地瀏覽招聘網站,而是要系統做調研,探索其他的可能性。找機會熟悉目標行業、公司背景信息,結識業內人,混入圈子,爭取內部推薦的機會。
如何越跳越好?
第一步:照鏡子——發掘自我優勢
找職業規劃人士 / 好友,客觀評估自己的能力和優勢?
回顧成功事件法,深度挖掘優勢、技能點,是否可遷移其他場景,探尋對職業成長的期待
第二步:個人推廣——做好“上架”與“展示”
想想自己作為一款“產品”,差異化競爭優勢是什么 ?(產品定位)
找機會“發聲”——將自己的優勢、特長呈現出來,學會讓自己被人(行業大咖、獵頭等)關注到,吸引更多的機會(有效展示、吸引流量)
成為有辨識度的人——找到自己合適的標簽,將其嵌入他人的記憶中(產品特質)
第三步:培育職場貴人——擴大出口、提升轉化率
如何尋找職場貴人?一方面你自己要靠譜、有亮點,另一方面制造與貴人相遇的機會。
職場貴人有哪些特征?具有人際優勢和人際敏感度;有信息收集偏好、互通有無的傳播力的人。
3、如何選擇OFFER才不會選錯?
很多時候我們都面對取舍,取舍的標準是基于未來做出對當下的選擇。
有些機會是不可逆的,要將每個機會放在職業發展的整體框架中去思考。建議多拿幾個OFFER再去一起客觀分析、選擇。
好工作有標準嗎?
好工作是沒有絕對的標準的,但是可以分步評估。每個人在不同的職業成長階段,需求是不同的。根據你現階段的職業成長訴求,考慮現階段什么對自己最重要?(積累經驗、資源?磨煉技能?還是其他?)
多了解背景信息,分析公司的未來勢能趨勢,不要但從求職者角度分析,可以把自己當成公司的投資人。
如果想得到快速成長,就要選擇快車道公司,實現個人能力和品牌的快速增值。
人的潛能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有沒有機會讓你做有挑戰性的事情。如果公司能提供平臺和資源配置,你就能突飛猛進。
什么樣的跳槽才是成功的跳槽?
職位和薪水都是工作的副產品,真正成功的跳槽要完成職場升維。升職加薪不一定是成功跳槽,有不少降薪跳槽的成功案例。
選擇和什么樣的人在一起,你就會變成什么樣的人。你的同事會影響你的思維能力和認知層級。選OFFER就是選圈子,選準了圈子就能實現職場升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