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來的有些晚。6月中旬的周末,雨天的下午,我換上長褲披著外套,出去跟C先森出門吃午飯。
我們倆都是生活簡單隨性的人,在一起多年,早已經習慣彼此的生活方式。尤其在吃飯這件事情上,他一直隨我。多年老胃病,導致飲食極其清淡,不能吃多也不能吃少,必須拒絕重口味的,也不能吃不好消化的。
每次在外面吃飯或點工作餐外賣,都會再三跟服務員強調「少有少鹽少辣」。于是我這個湖南辣妹子,變成了被朋友笑話的偽湖南人,C先森也漸漸養成了一個清淡的口味。
雖然不能亂吃,在吃這件事情上,我還是一個十足沒有追求的人。我喜歡吃家里做的家常菜,尤以蔬菜為主。如果偶爾配上老家帶來的酸菜,一定會冒著吃撐胃痛的風險,吃上個兩大碗。
也不喜歡在外面吃飯,不管多棒的飯店,除了享受環境帶來的愉悅感和儀式感,吃飯本身無法讓我產生滿足感。
我很少吃肉,幾個月不吃肉都不會有絲毫想念,見到素食才能嗨起來。但家里有個男性,偶爾需要加些葷菜,不然鐵骨錚錚的男子漢成了瘦胳膊瘦腿,也不好。
當然我們很少做飯。工作日基本都在外面解決。但為了讓生活有些溫度,我們達成了一個約定:每天早餐要在家吃,每個周末至少做一頓飯。
為此前段時間還特地買了個洗碗機,用來解決燒飯后不想洗碗的后顧之憂。家里大大小小的廚房電器、餐具都基本配齊,中餐、西餐都能搞定。
但廚藝實在有限,又著實不那么懂生活。在菜系上,我們大部分時間都保持著一切從簡,能多吃上幾頓在家的家常便飯就是極好的。
于是我們決定先在家解決早餐。
C先森每天煮粥。今年已經嘗試過不下10種口味的粥,白米粥、南瓜子、地瓜粥、紫薯粥、綠豆粥、紅豆粥、小米粥...煮粥這件事情,大概是最小成本的下廚姿勢了。
只要準備一口鍋,多備些熬粥食材,就能搭配做出各種口味的粥了。睡前將食材洗干凈,放鍋中定好時,第二天早上準點煮熟,洗漱完就能吃到熱騰騰的粥了。甜粥、咸粥根據自己口味來,準備些配菜放冰箱,搭配起來很簡單又美味。在一天的開始,不被油膩重口味的食物影響,吃完整個人都暖暖的。
這樣的日子久了后,慢慢成了我們的一種習慣。如果哪天沒煮粥,都不知道早餐該吃什么。
到了周末,我們會到超市買好些菜,兩個人一起燒(大多數時間我只是負責吃)。在廚房不急不忙的煮飯、洗菜,聞著親手做的菜散發出來的香味,才真正有了周末的感覺。
2個人一般做3道菜就足夠了,如果遇到節日,會額外精心準備些其他的大菜。每次自己做飯,我們都拍照記錄下來,表現出飲食男女的日常。
我們餐桌是一張方形的木桌,不大。我不喜歡光禿禿的桌面,喜歡桌上鋪著柔軟溫暖的桌布,所以會定期換上不同顏色、花紋的桌布。
吃完自己動手做的飯,周末就沒有白過了。
小時候在家吃飯,覺得每天到點就有飯吃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并不覺得有什么大不了;長大些后,奶奶讓我學燒菜,來回多次后,竟然也會做很多菜了,有些菜也被稱贊。但內心確是不喜歡做這件事情的,因為懶。
工作后,我幾乎不下廚,大部分時間在外解決,若在家做飯,也都是C先森下廚。有很長時間甚至都覺得做飯是一件很浪費時間的事情,為什么做飯的時間,不拿來工作呢?
但現在我漸漸喜歡上廚房的感覺,即使自己不做,在一旁看著他燒菜也是件很幸福的事情。以前覺得寶貴的時間,現在看來,用做親手做一頓飯,是另一種歡喜。
最后我們都成了飲食男女。
過節時我也會花好幾個小時精心準備一頓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