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內卷一詞比較流行。我們一家三口都非常佛系,特別討厭內卷。
我2013年就過了主治醫師,早就有資格晉升副高了,但一想到進修、下鄉、論文,就覺得太麻煩,干脆就躺平了。眼看還有幾年就退休了,我這千年主治也沒有什么不好的,除了比副高少點錢,日子過得也很舒暢。
兒子讀初中高中時,從來沒有在家學習過,不管是周末,還是寒暑假,回家除了睡覺,就是打游戲,經常不完成家庭作業被老師罰掃地,明明稍微努力就可以考一個C9聯盟的,后來只考了一個211大學。大學期間也是非常佛系,一晃明年就畢業了,別人都在忙著考研,走選調,他窩在寢室打游戲,根本不打算考研,后來校招時,簽約一家央企,起薪一萬。他覺得可以了,沒必要繼續卷研究生。
我們一家都比較信命。信奉一句話: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所以,凡事只做60%努力。稍微用點勁,不會有太多壓力那種。
拒絕內卷以后,我們發現生活真的挺美好。這種松弛感會讓人心生愉悅,不被任何人PUA,不被時代洪流裹挾,沒有焦慮,沒有壓力,沒有攀比,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中。
其實,內卷真的毫無意義 ,明明大專生都做得好的事情,為什么偏要本科生呢?明明本科生都做得好的事,為什么偏要研究生呢?這其實就是資源浪費,是沒苦硬吃。如果所有人都抵制內卷,那么不管是小孩還是大人,都會過得輕松得多。很多人根本不明白這個道理,大家使勁的卷,直到后來,發現博士生卻在給一個大專生打工時,醒悟就晚了。
社會才是最好的歷練場,早點在社會上摸爬滾打,比在象牙塔里學到的東西更多,更實用。
現在很多人花上百萬投資在教育上,未來有可能血本無歸。這不是危言聳聽。內卷的結果是水漲船高,并不會產生更多的投資回報率。
我們拒絕內卷,是十分清醒的決定,不是卷不贏,而是不想卷。人生不過三萬多天,生活中還有很多美好的東西,我們要去經歷,要去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