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清水一點通 日更的第 125篇,希望能幫助到你。
周末聊一個大多數讀書人遇到的直接問題,三種主流讀書媒介,你在用哪一個?
有一點可以確定,在這件事上面,理性成分未必占絕對優勢,我們還是分析一下優劣吧:
1、手機
便攜性:5 ? 資源性:4 ? 體驗性:3
手機已經逐漸成為人們讀書的主要工具,它的優點和劣勢同樣明顯,優點就是隨手即可得,沒有人不會不帶手機,也就可以在你想讀書的時候,打開APP看幾頁,但缺點也很明顯,主要就是:屏幕小!在有限的屏幕下,字體大的話翻頁頻率就高,字體小的話又看不清楚,再加上無法避免的屏幕閃爍,閱讀體驗真的很差。這幾年,為了迎合讀書和影視消費者,各手機廠商都推出了超過6寸的手機,解決了閱讀的部分問題。
可以預見,手機會越來越成為讀書的主流工具。
2、kindle
便攜性:4 ? 資源性:4 ? 體驗性:5
亞馬遜的kindle瀏覽器最終在電子閱讀器市場上一統江湖,雖然還有競爭者,但是體量和亞馬遜相比已經不是一個數量級。第一次用kindle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了,當時就感覺這東西太好了,優點太多了:和亞馬遜網上書店同步;超長的待機使用時間;水墨技術讓眼睛很舒服;能做標注筆記,還能和其他kindle分享。如果說,有什么缺點,那可能就是kindle本身只是kindle。亞馬遜雖然也開發了kindle瀏覽網頁的功能,但很顯然,kindle的功能過于單一,放在工勤包里占個地方,不是很便利。
kindle的發展已經進入了瓶頸期,近期發的新品都是在清晰度、運轉速度上改進,沒有實質性突破,也許kindle真還不是未來電子書的模樣。
3、紙書
便攜性:3 ? 資源性:4 ? 體驗性:5
紙書有著無與倫比的體驗感,你拿著一本書,就是能產生各種感覺:愉悅、寧靜、渴望。當然,紙書不容易攜帶是個不能回避的問題,雖然現在紙的材料很先進,已經有比較輕便的紙張,但是書畢竟體積龐大,每次攜帶一本都不太方便,還不能切換,這能說讀紙書的人要么有閱讀計劃,要么就是有充沛的體能。
奇怪的是,根據去年美國的統計數據,紙書的銷量不降反增,實在讓人捉摸不透其中的原因。
針對紙書的這個問題,有一次聽了吳伯凡老師的課程,講到面對面授課教育的問題,有了旁通式的感悟:
紙書能讓人在某個時間段某個地點專心讀,而電子設備卻不行,因為電子設備太容易切換和關掉了。
很多人喜歡在咖啡館或圖書館讀書,就是這個道理,有了整時間,還是用紙書讀,能夠讓自己更專心,更能進入狀態。
每一個人讀書的習慣不同,像我還是喜歡拿起紙書,可能是歲數大了吧。
不過我還是很關注讀書的平臺,下次有時間,我們來談談聽書的技巧。
今天就說到這,未來更精彩。
講干貨,上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