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沈復在《浮生六記》中寫道:“人生碌碌,競短論長,卻不道榮枯有數,得失難量。”
人這一生,最多不過百年的時間,又何必論長論短呢?枯榮興衰自有定數,得失取舍自有天意,我們只需要順其自然,就可以了。
你是一個作家,通過個人的靈感和思路寫了一篇小說。小說中的人物、情節、事件,都是你設計出來的。所以,這小說中的人物的命運,早已被你安排好了。
我們的人生,也跟小說一樣,命運早已將我們的遭遇,安排妥當。我們想什么,做什么,遇到什么,失去什么,得到什么,都是“人生劇本”中的內容。
正如古希臘哲學家所言,每個人都領著不屬于自己的劇本,過著不屬于自己的一生。只是因為我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么,便只能活在當下罷了。
02
人這輩子可以活多久,早有定數。
只要是人,就會怕死,而且越有錢,越有勢,越有權的人,越怕死。沒有人心甘情愿失去所擁有的一切,哪怕是乞丐,也不愿意走向人生的終點。
難道說,怕死,就能夠躲過死神的鉤鐮,可以做到千秋萬代嗎?只要是人,就做不到千秋萬代,因為“天地無窮盡,人生有窮時”。
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他們都是公認的千古一帝,所以他們都想千秋萬代,就讓人煉制長生不老的丹藥。結果我們都知道,越吃丹藥,死得越早。
人間的財富和權勢,為什么無法延續人之壽命呢?因為一代人替換一代人,一代人淘汰一代人,這是大自然的規律。
說句不好聽的話,有些人身體健康,怎奈遇到了車禍,或者天災人禍,就突然走了。這,就是所謂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健康,未必能夠長壽,因為塵世間的意外特別多。人,能夠活到多少歲,要看自己有多少年的陽壽。閻王要人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
03
人這輩子可以賺多少錢,早有定數。
有記者采訪了某支付、電商帝國的創始人:您如今那么成功,開創了一個電商的時代,到底跟什么有關呢?
這位創始人回答:當年我們25個人到肯德基應聘,別人就不要我,那我就只能另謀出路了。那時候你也知道,市場蓬勃,一片生機,互聯網萌芽了,有創業的土壤,膽子小的不敢上,我們這些膽子大的去嘗試,運氣好成功了。人這一生,要想成功,一是要大勢所趨,二是要有一定的膽量和運氣。
大勢所趨,就是“時機”。膽量,就是“人和”。你所擁有的背景,就是“地利”。一般來說,集齊天時地利人和這三點,就成功了。
就跟買房是一樣的,70后吃到了房地產的紅利,80后高位接盤,90后奮斗一輩子都買不起一套房。這,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市場時機”的問題。
賺錢,不是說你想賺,就可以賺的。平常的打工,不是賺錢,只是在養家糊口。真正的賺錢,是在幾年內,讓自己財富自由。
這就應了一句話,小財靠勤,中財靠德,大財靠命。
04
人這輩子可以吃多少,早有定數。
不少人都追求“成功”,認為自己要像古賢人一樣,有所成就。比如說,要學姜子牙、劉邦大器晚成,要學某某名人,青史留名。
說實話,我們學不了任何人,因為成功不是學來的,而是靠自己摸索的。這就注定了,這年頭不可能有姜子牙,也不可能有劉邦。
想學姜子牙,需要有“編制”,不少人連編制是什么都不知道,連編制都沒有,哪有機會爬上去,擺脫當下的處境呢?
要想學劉邦,那就更不可能了,因為這不是亂世,沒有那個天時地利人和。就連劉邦自己也說了,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
這輩子,我們適合做什么,就去做什么,沒必要學誰,也沒必要執著于世俗的名利和成功。該有的,會不期而至。不該有的,哪怕再強求,也毫無意義。
真能強求,項羽早就戰勝劉邦了,真能勉強,曹操早就一統天下了。正是因為不能強求,所以蘇軾才感慨,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05
寫到最后
楊絳先生有言:過去人過去事,笑笑就好;現在人現在事,盡心就好;未來人未來事,隨緣就好。
盡心活在當下,不要胡思亂想,這是一種成熟。對未來保持隨緣的態度,避免糾結太多,也不必偏執,這是一種歷經半生的智慧。
時代的一粒沙,落在普通人的身上,就是一座山。人吶,盡心盡力,做好本分,那就無憾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