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的意義在于居安思危,正如《紅樓夢》里有一句話說:“身后有余忘收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家庭購買保險是需要對家庭財務和保障需求等進行分析,找出我們最擔心的問題進行排序。
保險,廣義來講包含兩個方面,社保和商保。社保是國家給予我們每一個公民的最最基本保障項目,是首選項目,必須買,在此不做贅述。狹義的保險,特指商業保險。那么關于如何購買商業保險,我們首先就必須了解商業保險是個什么東西,究竟能解決我們什么問題。
從保障的標的物不同,商業保險分為人壽保險和財產保險。人壽保險以人的身體健康和安全為標的,財產保險以財物為標的,例如房屋保險、車險、企業財產險等。下面我們僅討論人壽保險的功能和意義。
其中,疾病醫療險在如今仍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重大疾病是指醫治花費巨大且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嚴重影響患者及其家庭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疾病。
一般包括:惡性腫瘤、嚴重心腦血管疾病、需要進行重大器官移植的手術、有可能造成終身殘疾的傷病、晚期慢性病、深度昏迷、永久性癱瘓、嚴重腦損傷、嚴重帕金森病和嚴重精神病等。
重大疾病對家庭經濟三大沖擊:治療費用、康復費用、收入損失。
治療費用因病而異,從當前醫療收費來看,一個人得了癌癥至少需要40萬以上的醫藥費才夠。而且很多療效好副作用小的藥品都是自費藥,社保是不報銷的,比如靶向治療藥物。
一個人在發生重大疾病的時候,對家庭最大的影響是:收入中斷、花錢不斷。收入越高的人,一旦患病,對家庭的生活水平,子女教育規劃,未來養老都有很大影響。
以上是作為家庭理財合理配置的國際標準家庭資產象限圖,可以作為參考。
標準普爾曾調研全球十萬個資產穩健增長的家庭,分析總結出他們的家庭理財方式,從而得到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把家庭資產分成四個賬戶,這四個賬戶作用不同,所以資金的投資渠道也各不相同。只有擁有這四個賬戶,并且按照固定合理的比例進行分配才能保證家庭資產長期、持續、穩健的增長。
無論家庭收入多與少,我們都可以把它分成四份:第一份日常生活,第二份用于購買商業型保障型保險,第三份用于長期保本升值的錢,第四份用于投資賺取更多的錢。我們也不必拘泥于具體的數字,比如短期消費的錢,收入越低的家庭,占比就會越高,收入越高的家庭,其占比則越低??傊灰阉须u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在我們四個賬戶里,有兩個賬戶是跟商業保險有關系的,即杠桿賬戶(保命的錢)和安全賬戶(保本升值的錢)。那么,商業保險究竟可以解決我們什么問題呢?
人壽保險解決我們人生兩個大問題:人身風險和財務風險。恰好對應的就是保命錢和保本升值錢。而我們很多朋友在談論如何購買保險時,更多的是購買保本升值錢一類的產品,特別是年輕父母,喜歡給孩子買保險,理財型的保險。這樣的順序,是有違購買保險的原則的。那么,科學購買保險的原則是什么呢?
一、一家之主先購買,家庭經濟支柱其實就是這個家庭的保險,保險上加保險,萬一發生了風險,家庭不至于陷入困境;
1、誰是家里的經濟支柱誰就應該買保險。2、誰是家里的風險來源,誰就應該買保險。
二、自下而上原則,萬丈高樓平地起,從來沒有高樓是從頂層往下蓋的,只有地基牢固了,才不會變成空中閣樓,如果沒有足額的壽險、重疾險、意外險、醫療險等家庭理財的基石,那么再多的教育金、養老金、投資,都隨時有可能會一場大病、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而挪用;
三、保費保額原則,一般建議保費支出為家庭年收入的10~20%,在實踐操作中,15%左右。保險不是一次性買完,隨著收入的提升,可逐步加保。保額建議為年收入的10倍,這是比較粗糙的算法,可以更具體的測算,比如有房貸100萬的,供款期20年,那么,再額外購買一份定期壽險,額度100萬,繳費20年保障20年即可。萬一未來的20年之內發生了意外或者疾病身故,那么尚未還完的房貸100萬,由保險公司來替我們換上,房子依然歸屬家人而不至于賣掉房子。
四、保障全面原則,非常重要的原則。前面也講解了,人身風險包含身故、重疾、意外殘疾、普通的磕磕碰碰、普通疾病住院,所對應的的保險險種為壽險、重疾險、意外險、意外醫療險、住院醫療險。而我們是沒有辦法預測這幾個風險哪個來,哪個不來,以至于什么時候來,我們都是不知道的。所以,只能每一方面都做足準備,才真正做到有備無患。大部分朋友對保險不好的感受,比如保險是騙人的,買保險容易理賠難等等,是因為我們買的保險責任太過單一,只包含某一個方面的保險責任,而出險時可能恰好在我們沒有購買的部分。
最后,說說社保的報銷情況,有些人認為,我有社保了,不需要購買商業保險,真的是這樣嗎?
社保報銷的比例和范圍,其實是比較有限的,普通疾病住院,社保完全解決我們的問題,但是,真正遇到大病、大意外的時候,能解決我們一部分的難題,所以社保是保而不包。當然,這并不是說社保就不要買了,還是要先買社保的。
有社保了,我們再購買商業保險,有什么好處呢?我們看看張三李四的對比:
同樣的年齡,同樣的疾病,我們做的準備不同,最后結果差別卻很大。
關于需重要關注的保障型產品:意外險和疾病醫療險。
1、必須買足額的意外險。有一句話是: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這說明意外是無法預估的,這種不約自來的風險我們是沒有辦法防范的。所以只能通過購買保險替我們防范風險,萬一經濟支柱發生意外走了,起碼剩下的人還有錢可以維持正常的生活,不至于一下子手忙腳亂。
2、目前市場上的商業醫療保險主要有以下幾類:
第一種是重大疾病保險,只要你買了大病險,一旦你被查出來了患有保險條款中列出的重大疾病,無論是否已經發生醫療費用,也不管一共發生了多少費用,都可獲得保險公司的約定額度補償。假如你買了10萬,確診之后就給你10萬,買了50萬,就給你50萬。這種就不用像社保一樣,看完病拿著單子才能報銷給你錢。
重大疾病保險的給付方式是定額給付。所以,重大疾病保險的賠付不僅僅可以用于治療費用。還可以用于康復,甚至是補償治療和康復期間不能正常工作造成的收入損失。
其他的醫療險都是根據治療費用花費多少按比例報銷的,重疾險是目前市場上唯一能夠對重大疾病造成的收入損失起到補償作用的保險產品。當然,保額要買夠,才有收入補償作用!
第二種是費用報銷型醫療保險,這種就是跟社保的醫療保險比較像,你看病了然后按照費用單按照一定的比例給你報銷, 不過這種保險大多數都是針對住院的費用,門診費用報銷類的保險很少見。
第三種就是津貼型醫療保險,舉個例子就是你生病了需要住院,住院一天保險公司補貼300塊錢,這種保險保費也比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