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自己在接觸一項陌生的工作時候,第一反應就是:“唉,好難哦,這怎么做?”,并且自己重來沒有系統地想過,如何把這件事情做好。
01
自己在做公眾號的時候,初期注冊完之后,不過是感受一下公眾號的新鮮勁,自己也沒有去深挖公眾號里有趣的地方,再到后來,就開始閑置了。
直到去年開始,自己又重新開始運營,那段時間是在摸索中,野蠻性地成長,偶然間,自己接觸了一些微課,如《零基礎教你運營公眾號》《小白到公眾號大神,只要這三步》《運營公眾號教你如何變現,獲得百萬粉絲》等等。
每個微課的標題都看起來充滿著成功學的味道,擊中當時正在迷茫摸索的我。
當時的我抱著好奇的心理,去聽一兩次課程。
還記得當時聽得第一節課《如何運營大學生社群》,我正籌備著新生入學的銷售計劃,總覺得自己想不出創新有意義的計劃,剛剛好,這節課開啟了我對運營的新認識。
也許,那節課在我看來,是一種寶貝。為什么我會有這樣的感覺呢?
因為那時候的聽眾是有報名門檻,并且只限于大學生,剛好請來的那個講師講得很接地氣,把復雜的概念簡化,讓聽眾聽完之后,腦海中不再是那些拗口生僻的理論知識,而是實事求是的實踐操作。
相比那些理論知識,人們更喜歡那些痛快直接的操作。
為了吸收知識,我找了本筆記本,一筆一劃地把知識點記錄下來,生怕錯過某些要點,記完之后,傻呵呵地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很棒的事情。
從那時候起,我的公眾號就開始記錄我的筆記,故事和思考,并且重新地把公眾號命名為“秋少筆記”。
我發現一個現象,那些參加微課的人都喜歡加你微信。有些是微商,有些是運營大牛,還有是運營小白,大家都因為各自的目的來到這個群里面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這里面的運營小白就象我一樣,在群里很活躍地提出問題,然后,就會有很多人來教你,并且還鼓勵你關注他的公眾號,參與學習。
02
從那時候起,我開始慢慢接觸了許多公眾號,只是一個普通的學生在群里面靜靜聽課學習,偶爾把筆記寫好,放在群里共享。
我想,這應該是我最初的初衷吧,認真地做好內容,把好的筆記知識發給有需求的人。這里面,我不敢亂解釋,也不敢亂改講師的觀點,因為我擔心我笨拙的語言會把一個課程給毀了,以及自己有一天會重新看自己公眾號的文章,希望能夠獲得新的體會和感悟。
當我在接觸公眾號的時候,這個公眾號就像一個陌生人一樣,和我素未謀面,卻告訴我,只要你主動找我,我就會給你相應的回報。實際上,自己的公眾號還是運營得很差,粉絲數少,影響力有限,回報不敢說,只能聊以自慰吧。
天真的我認為,公眾號的內容是第一位,只要做好內容,就會有很多人關注,會有人傳播。
但是,什么是好內容呢?
是那些干貨知識?是那些深刻見解?還是那些情感故事?我固執認為,好內容應該能夠觸動人心,讓你對內容產生需求,獲得其中的價值。
我曾經搞不明白的一個事情是,為什么我看到一個公眾號推送的一篇推文,會有種意識認為,這是一篇好內容,而我看我的教科書的時候,卻不會想到這本書寫的東西是好內容呢?
難道教科書內容比不上那些內容嗎?
從邏輯上講,我認為教科書更嚴謹,從內容架構上,我認為教科書更加專業化,從質量上看,我還是認為教科書應該不會比那些推文差。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讓我看不下教科書的一個字,而寧愿去看那些推文的內容呢?
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我們獲取信息變得前所未有的便捷,我們獲取的渠道是通過手機上建立起的連接,可以去了解到各種你想要的內容。
從“讀書時代”到如今的“讀屏時代”,這是技術讓我們獲取信息的方式產生變化,但是,好的內容都是不變的,只是“新瓶裝舊酒”,實際上沒有任何變化。
03
那么,我從我個人的經歷來看,我覺得去接觸一項陌生的工作,可以有以下幾個經驗吧。
第一,自主性地學習,強化學習的目的。現在的內容平臺多種多樣,每個平臺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各自內容。
簡單來講,知乎是一個專業知識性強的平臺,簡書是一個文藝青年的平臺,今日頭條是一個讓你感興趣的平臺,分答是一個語音內容的平臺,你可以在這所有的平臺獲取到相對應的內容。
作為一個自媒體人,我對學習也是抱著一種功利性的態度,這些平臺的內容每時每刻都會更新,但是,我只關注那些專業性強的頭部內容,不是認為其他內容很劣質,而是我認為篩選需要時間,這些頭部內容能夠被選出來,應該算是不錯的內容,值得學習。
第二,學習本來是枯燥,但是卻有辦法變得不枯燥,那就是把學習升級為打怪游戲。《游戲改變世界》里說,每個人都會被游戲吸引,因為游戲都按照著四個原則進行開展,分別是目標,反饋,規則和自愿參與。
比如我要做一個活動策劃,那我就要從用戶的角度來設計這個活動,把這個活動游戲化,讓用戶參與這個活動,實現活動的意義。而不是一開始就不知所措,拿到一個活動就開始動手,結果可想而知,沒有系統化地認識,就容易出現各種漏洞,會讓你抓頭撓耳,填了這個坑,又陷入另外的坑中。
系統化的認識,讓我對活動建立框架,使我很快地構思好一項策劃的要點,我覺得這個能力是需要學習和具備的。
第三,多觀察周圍的事物,多和人交流接觸。作為一個內容編輯和活動策劃的自媒體人,需要時時刻刻地收集素材,讓自己盡可能地接觸更多更新的內容。
有時候,我看到一個廣告設計很不錯,我會拍下來,從顏色,文案,圖案等三個維度分析,并且記錄下來,可能在某一天,我就會用上這些東西。
不過很慚愧,到現在我的審美能力還是有問題,總是把握不好顏色的使用,總是習慣性地強記幾種顏色的搭配,并且歸類到合適的使用場景。
04
李笑來說過,讓別人信服你就只有一個——你把這些事情做成功,拿你自己的經歷來說服別人,別人自然就會相信你。
我覺得這句話挺對,如果你自己都做不好,你拿什么來證明給別人看,實際上,當你做好這些事情,并且取得一定成績,別人就會恍然大悟:“這個人真厲害,這些困難的事情,他都一一做成功,找他學習就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