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是鏡子,歷史是精子,犧牲億萬才有一個活到今天;人生不是故事,人生是世故,摸爬滾打才不會辜負功名塵土;世界不是茍且,世界是遠方,行萬里路才能回到內心深處;未來不是歲數,未來是謎霧,讀萬卷書才能看清皓月繁星?!?br>
今天想分享一下我7月讀的三本書:《城南舊事》、《明朝那些事兒1》、《魚羊野史第1卷》;后兩本跟歷史有關,很有趣。
《城南舊事》,林海音著
很早以前就聽說過《城南舊事》,一直沒看,它一舉奠定了林海音在臺灣文壇的地位,而且幾十年屹立不倒,可見這部作品的藝術價值。這次看完,除了嘆服于林海音女士對文字駕輕就熟的駕馭能力之外,也對小說里英子的童年及現實中自己逝去的童年唏噓不已。
小說由五個短篇小故事組成,林海音在書中化作7歲的主人公英子,以孩童的視角將自己在北京城南的童年生活娓娓道來,有一種別樣的溫暖。
英子的童年交織著大人世界里的悲歡離合。無論是惠安館里的瘋女人秀貞和她失散的女兒妞兒,為了供弟弟上學而不得已偷東西的厚嘴唇男人,還是住進英子家的舊時女子蘭姨娘,為了生存而不得不扔下一雙兒女進城給人當奶娘的宋媽,他們都是生活在北京城南的胡同里平凡而真實的小人物,他們的悲和喜都映襯著那個時代,也毫無保留地照進了英子的童年世界。
但人終要長大,隨著他們一個個離開城南的胡同,離開英子的世界,到最后父親的花兒落了,英子終于意識到童年已經不可挽回地結束了;因而多年之后,她懷著淡淡的哀婉和沉沉的相思一遍遍回憶那里的人和事。
三毛說:“童年,只有在回憶中才成就了那么完美?!彼^的長大,就是在一次次地經歷失去,失去舊時玩物,失去童年伙伴,失去童稚心靈,失去時間,乃至失去親人,學會接受隨之而來的煩惱和責任。
所以,回憶中的童年是完美的,卻又充滿了無可挽回的遺憾。
《明朝那些事兒1》,當年明月著
這套書當年也是紅極一時,我因為不愛看網絡小說,所以多年之后的今天才開始翻開,雖然有些瑕疵,但總體瑕不掩瑜,還是挺喜歡的。
明朝的建立始于元末的農民起義,朱元璋過五關斬六將,終于打敗了他的所有敵人,坐擁江山。中國的農民起義其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暴政之下必有起義,因為百姓吃不飽飯、流離失所,只能揭竿而起。
但是縱觀歷史上的農民起義,失敗的多,成功的少,西漢的劉邦、東漢的劉秀、明朝的朱元璋(其實還有今朝,但是不說了),除此之外,其它的農民起義都是曇花一現。而且,以上這些勝利了的開朝皇帝無一例外都有對手的“成全”。
農民的骨子里,小農思想其實根深蒂固,他們起義是迫于無奈,畢竟起兵造反跟政府作對風險非常大,不小心就會掉腦袋,而且一開始就注定沒有回頭路。在這種無奈之舉的推動下,他們多半都沒有什么長遠的眼光,更談不上什么戰略、雄心,都是趁著天下大亂,攻下一座城后便迫不及待地自立為王,過起貴族的生活,貪戀財物和美色,這是骨子里小居小安的農民思想在作祟。
槍打出頭鳥,誰迫不及待地想跟政府一分為二,誰就成為被重點討伐的對象,所以政府軍隊很快就會主力鎮壓他們。同時,與他們同時揭竿而起的好幾撥人馬也在虎視眈眈,群雄爭霸是你死我活,最終只能有一個勝利者,不可能容你偏居一隅而安睡,所以,他們注定失敗。
這時候,懂得節制、懂得觀時而動、懂得韜光養晦,有雄霸天下的眼光和決心的人,才能最終走到最后。劉邦是,劉秀是,朱元璋也是。
《魚羊野史第1卷》,高曉松著
這本書被讀書群里的群友推薦過多次,再加上看《奇葩說》時迷上高曉松,所以也找來看了。
高曉松滿腹經綸,上知天文地理,下能作詩寫詞,導得了電影,寫得了歌,而且風趣幽默,還喜歡自黑,這樣的人真的沒有理由讓人不愛上他,哪怕他丑。
《魚羊野史》是高曉松的脫口秀節目《曉松說——歷史上的今天》的未刪減文字版,一共有6卷,從1月1日到12月31日,歷史上的這一天發生的趣事高曉松都能娓娓而談,歷史、文學、軍事、政治、科技、電影、音樂、娛樂等,無所不包,看完真是過癮痛快。
從這本書里,我看到了一些很有趣的歷史故事。比如,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被稱為是“歐洲的祖母”,因為她的兒子、女兒都到歐洲各個國家當國王或者王妃,然后又互相聯姻,所以歐洲的王室、貴族幾乎都跟維多利亞女王有血緣關系;有趣的是,維多利亞女王本身有血友病,她的兒女們經常搞近親結婚,不知不覺中把血友病帶到歐洲的宮廷和貴族中,死了好多人。最后一戰的時候,那些打來打去的各國國王其實都是表兄弟的關系,不知道維多利亞女王泉下有知會作何感想。
又比如,美國的國土原本沒有現在這么大,搶來的搶來,搶不來的花錢買。先是從法國手里低價購買了路易斯安那州,又從西班牙買下佛羅里達州,從墨西哥手里搶來加利福尼亞州,還從俄國手里買下阿拉斯加州和阿留申群島——后來俄國腸子都悔青了——等等,所以現在美國國土面積位居世界第三位。
阿拉斯加州的地理位置也很搞笑,它同時是美國大陸最北邊的州、最西邊的州、最東邊的州。因為和阿拉斯加大陸分離的還有個阿留申群島,它橫跨東/西經180°分界線,所以既是最東,也是最西。我當時看到這個,便覺得它很有意思。
高曉松說:歷史不是鏡子,歷史是精子,犧牲億萬才有一個活到今天。我們現在的一切,其實就是那個活到了今天的精子;而這些,也終究要成為未來的歷史。
每一天都有無數種可能,每一天都其實是大概率事件中的其中之一,但最后只發生了一種并不斷滾滾向前,很有意思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