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咪蒙——欣賞你,所以瘋狂地投訴你
2015年我在做互聯網運營,咪蒙進入我的視線,那一年是咪蒙剛虧光十年編輯積累的400萬,然后開始寫公眾號,那時候的咪蒙是吸引我的。因為大家都在摘抄雞湯,利用大家對公眾號的新鮮感大肆吸粉,同時用“轉發,全年大順,不轉發,今年會厄運連連”的低劣手段推廣運營的時候,咪蒙是正在在潛心做內容的,她的觀點鮮明,文筆也相當地不錯,令我心生佩服,這才是公眾號該有的樣子。
于是自2015年9月15日開始原創第一篇文章,咪蒙的粉絲與影響力也不斷地在成長,到現在已擁有超千萬的粉絲群體,廣告投放已經高達60萬一篇,而且沒有選題權,寫什么咪蒙自定,只簡單修改一次。做乙方做到這么牛逼,可以說是一個奇跡。
當然剛開始的時候還沒這種話語權,于是2015年12月12日,有甲方要求咪蒙免費為其寫一篇宣傳文,咪蒙被甲方刺激之后,寫出一篇憤怒之作《致賤人:我憑什么要幫你》,無意中竟然發現,原來好這口的人這么多,原來罵人這么來錢。這讓也一度迷惘的咪蒙真正找到了自己的風格,于是定下了未來被眾人詬病的“雞湯教主”毒舌基調。
也正是這個時段,我開始疏遠了咪蒙,劍可以殺人,但是如果只為殺人而存在的劍其實已經失去了意義。毒舌可以存在于自己的文風之下,如果只為博人關注的毒舌文風,也失去了初衷。彼時的咪蒙已經開始迷失,迷失在挑唆與謾罵后名利雙收的快感之中。
當我看到《當一盒避孕套從我包里掉出來》(原文已刪,截不了圖了)這篇神作之后,我斷定咪蒙瘋了。女兒和男友未婚先孕,準女婿還借口在國外回不來,結果身為老爸連未來這準女婿都不敢教訓一下,屁顛屁顛去帶女兒打胎;看到女兒包里掉出避孕套,老兩口都趕忙裝作沒看見,嚇得氣都不敢喘一聲,回頭雙擊掌相慶,慶祝自己夫妻兩作為父母性教育的成功。這都什么邏輯?教育得都墮胎了,還腦殘得在慶祝,更搞笑的是很多留言都說很羨慕有這樣的父母,我去!!!看完此文,我當場向騰訊舉報了。這已經超出了一個文字工作的底線。那一天,我從一個路人轉為了咪蒙黑。
三年后,2019年1月29日,咪蒙旗下微信公眾號“才華有限青年”的一篇《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如愿刷屏。正當咪蒙團隊彈冠相慶的時候,僅過了一晚,犀利的網友們便從文章內容中指出數處時間和邏輯錯亂等漏洞,于是眾人山呼海嘯般質疑咪蒙團隊通過虛假炒作來獲取流量,原先就已經積累了一大批的反咪斗士又開始一輪暴發。(我沒第一時間舉報,因為我早取關了)
但是,這一次性質完全不同了。
這一次是官方點名批評。事實上,咪蒙被封不止是第一次了,當初的《我靠援交買了房》和《嫖娼簡史》便讓騰訊封了一個月帳號,但是解禁后的咪蒙并沒有改變這種踩紅線式寫法,倒是想到了一個矩陣式經營來分散風險的方式。就是以咪蒙為主號,再另成立公司另立新號的方式經營。一旦主號被禁,其它帳號不影響接廣告和內容更新。
但是沒想到,這一次原本用的是鐵鎖連舟的風險防范機制卻變成火燒連環船。主號沒出事,分號燒起來了,而且一把火把整個船隊都暴露了,一片火海,怎么辦?再燒全燒光了。沒事,老套路最好用——道歉,不過這一次加了點新酒,關停微博。
古有壯士斷腕,如果一條手臂中毒了,為了防止毒性快速蔓延,如果沒有解藥的話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剁手,雖然變成失血,但是后果好過劇毒攻心。不過這次斷的不是出事的“才華有限青年”,竟然是在咪蒙矩陣中如同小指的微博,看到這里,我只能呵呵了,竟然把最健康的微博給咔嚓了,這根本不是什么壯士斷腕,這是作秀啊。
這里要從公眾號和微博的評論機制說起了。微博是開放式的,不管你關不關注都可以隨意點評。而公眾號就不一樣了,有的需要關注,有的即便關注了,你發的評論也可以被后臺篩選過濾。所以這就是為什么咪蒙公眾號下留言大都是瘋狂的贊美的原因,當然也有部分反方,就像PS不能把人臉皮磨成塑料感一樣,因為過于完美或極致就假了,修圖師都會刻意保留一些瑕疵,這樣才真實,那些反對之聲便這樣得以顯露,然并卵,因為都不是核心的位置,獲得的贊也不會太多。
而微博沒法人為過濾了,所以打開咪蒙的微博就能看到了,評論里基本都是一片反對和諷刺(當然少不了罵聲),這樣一個雞肋其實咪蒙早就想扔掉了,拉不下這臉,正好借這一次“道歉”主動割掉,一方面“斷腕”給那幫憤怒的網友看一下自己的“誠意”,另一方面,拋掉那些不可能產生收益還會帶來負面影響的平臺,一舉兩得,完美!
為什么不關停“才華有限青年”,這才是毒臂啊?因為沒法斷,毒性其實是從心臟傳到手臂的,“才華有限青年”延續的本就是咪蒙體的核心價值觀。所以這個道歉對于所有人來說不止無關痛癢,而且暗藏心機。
所以官方才會有“避實就虛”一說,這一點很多人可能忽略了。
咪蒙為什么會引發這么多反感,“才華有限青年”這篇暴文漏洞具體在哪里,此類文章非常之多,大家自行搜索,不想再復述占用篇幅。我想說說自己對于這件事的看法,為什么之前寫《嫖娼》和《援交》只是短期封號而已,這次只是杜撰了一個“壯元之死”便引發如此多的媒體甚至官方都參與評論。難道以前的嫖娼和援交都沒這次犀利?
性質不一樣。咪蒙在論述觀點時總是喜歡用故事(當然你可以理解為真事,因為都是“我有個朋友”這類的春秋筆法,這種筆法我也常用,不過都是為了宣揚正能量)因為當你向善時,此類都不會有人追究,但是如此反著用,用來宣揚極端的思想時,路人黑便產生了,譬如我。(因為這種套路我太熟了,還有那篇斷章取義后狂罵俞敏洪的手法,我也太熟了,因為我受過這種傷害)而當你用這種筆法包裝為一個要讓人相信的真人真事的時候,這便是輿論欺詐了。(值得一提的是咪蒙團隊在漏洞百出的情況下,仍堅持這是事實報道)
有人說:“就算這不是真事,但是肯定也有類似的事發生,就當故事看就好了”,但是這是不一樣的。取材的難易來說,不公正。早年的新聞報道者為了取得第一手也是最真實的資料,以身犯險深入賊窩取證,一去就是三個月。而咪蒙只要杜撰一個故事,然后把提升流量的元素都加進去就行了,最多三天出稿。從行業操守來說,這是不公平的。另外,新聞或紀實都是基于事件的采集,正在的紀實體都是做減法的,就是說某些可能或無法基于事實依據的東西都會被刪減,而不是為了流量或煽情度進行任意添加。小說就是小說,杜撰就是杜撰,永遠不要當新聞來賣。
其實,上在《狀元之死》還沒發布前,咪蒙的大號已經發過一篇雷文《我曾經想過,讓父母去死》,“詛咒式”的題目將咪蒙的毒舌體不止從文章內容還傳染到了標題,結果就是招致了媒體、粉絲和普通網友的普遍抵制(咪粉除外),僅僅14小時該篇文章就被主動刪除。
將家庭的矛盾提煉再升華,然后包裝成一個惡毒的詛咒,大賣!據說還嫁接了一個廣告。事實上這篇文章不主動刪除,不用等《狀元之死》發布,咪蒙大號很快就會被封,因為除了沒有杜撰之外,其核心和《狀元之死》并無差別。
因為它們都是在販賣情緒和仇恨。主旋律和正能量往往因為始終貫穿于文化的歷史中,所以難免會引發某一些群體的反感,就像最近給《流浪地球》評一分的觀影者一樣,相信如果刨去其它的因素,光從影片本身來說,根本不可能會有大批1星人。如果《流浪地球》都1星了,之前拍的那些又能評多少分呢?很1星黨其實厭惡將文藝作品的評判和愛國產生聯系。所以很多東西好壞其實不在于其本身,往往會受一些情緒的影響。所以負能量,有時候比正能量更能彰顯個性,比如暴粗口,大方談及色性,這在某些群體來看這是一種真性情是一種時尚。特別咪蒙還把宣揚女性自我當成調味品加入其中,于是這鍋湯異常鮮美,閱讀后的刺激感不言而喻。
但是作為一個有影響力的公眾媒體,當你把社會描述得如此黑暗,當你在正大光明的販賣你杜撰的絕望時,打敗你的便只有你自己了。為什么?因為沒人敢這么干,當咪蒙在不斷地觸碰底線中獲得收益與成功的快感時,也許某一次觸碰會變成致命的觸網。雖然后續還是不斷地強調“鼓勵大家帶著希望活下去”,這個世界真的悲涼到了需要你鼓勵“活”下去的地步了么?錯了!從一開始的立意與寫作就錯了!!
做人是要有底線的,做媒體要有職業操守,當某些人的錯誤認知被放大后,再輻射向一個龐大的群體(比如粉絲群),這種社會影響力是可怕的,更不要說這種認知是一種人為杜撰的流程化產品。妓女賣淫的危害在于種行為可能會影響家庭穩定,但是再牛的妓女最多也就影響千百人的家庭財務與結構(我沒統計過,但是至少不會過萬)。但是一個傳播社會絕望的公眾號影響的人卻是動輒以百萬計,賣淫是違法的,販賣欺詐性的絕望應該更甚。
所以這種道歉式的公關有用么?咪蒙,閉關的兩個月時間,應該好好想想了——懷念那個曾經的才女和有夢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