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感受最深的點1,
就是講者很用力的去演說,也許是作者的個人特性,還是在他日常生活中也這樣(由于不是作者本人,這些細節部分就不知道了,其實這也作為影響我們判斷演講精彩與否的一部分)
且不亂內容的真偽,很顯而易見的,雖然他的一些內容會有數據的支持,比如說用二十萬開網吧,負債四百萬開網店,最后做到了天貓第一,其實作為吃過群眾而言.我們更像聽到他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結論.不抱怨,用的是過程證明,而不是用結論去簡單剖析,所以說表達的情感夠了,剖析的東西不夠清楚,傳達的東西不夠深入
還有一些銜接之處是,沒有具體的細節去支持的.比如說講者的書店倒了一家又一家,詞是用得很好很感人,可是一家又一家到底是多少家,我們人類的大腦往往會對此產生質疑。假如講者配上自己的數據詳細解讀或者簡單的用一些話來總結的話無疑是個能打動人心,還有書店被火燒的原因,到底是為什么,也沒有講清原因或者一筆帶過,只是單純的說這很慘,開的書店就這樣被一把大火燒光了。
講者也許太想傳達一種思想,就是說不抱怨,抱怨沒有用;也努力用事實證明著這一點,可是在證明的時候卻忽略了很多該支撐其論據的骨架,是感受到講者的那份堅韌不屈,可是還是無法說明一些東西,只能有感動,沒有太多的說服力。
讓我感受最深的點2,
假若從大部分人的角度來看,講者從出生時的腳先落地,上學時無法邁過的坎,高中時候入學被退學了,找工作時被無數單位拒絕。(當然我們也相信不僅僅如此,講者碰到的困難肯定會比我們一般人更多,這取決于他自身帶有的殘疾屬性相關)換做是一般的人遭遇到這種經歷,說不定就此一籌不振。
就如作者一開始的抱怨這個世界對他不公平。讓我感受很深的,也就是一直貫穿演講全場的一句話:別抱怨,抱怨沒有用。我們只能做更好的自己,這個世界是一面鏡子,你相信什么,你就是什么。被動沒有用,只有主動出發,主動抓住自己的命脈,才能掌控好自己的人生。
講者相信“不要抱怨,抱怨沒有用”的這句話,于是取代抱怨用了他實際上的行為,以及結果去面對生活中的艱難,痛處,且不論他用的是什么方法,光光是精神層次而言,我們大部分人就已經不如他了。不如怎樣,不要抱怨,抱怨沒有用,我們需要學習,需要借鑒的他這種思想的可取之處,去助力形成我們屬于自己獨有的思想。
讓我感受最深的點3,
細節部分,有些事例的講述,講者還是處理得蠻好的,很具畫面感,讓觀眾們仿佛臉前真的看到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一個爬溝的小學生,父親跪著還是被退學的場景感,讓我們更能產生共鳴,以及震撼。
因為這些事情,我們大部分人都沒有經歷過,是沒有這個體驗的,也謝謝講者完善了我們這個體驗,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