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這個看學歷看文憑的時代,只上過一年的小學的人。不論在國內外,只怕都是難以立足、處處碰壁。但有這么一個人,他就只有接受過一年小學的正規教育,但美國耶魯大學、英國杜倫大學和英國肯特大學這三家知名學府卻給他頒發榮譽博士學位,英國女王也給他頒發不列顛帝國勛章。不要以為他沒有文化,他寫過37本著作、完成了12部電視專輯。他就是被譽為“保育神童”的杰拉爾德·達雷爾。
? ? ? 傳說中他學會說的第一個詞不是爸爸媽媽,而且動物園(zoo)。我不知道這故事是真是假,但縱觀他的一生。他的確將自己的所有生命都風險給了那些和人類一起共享藍天、共同呼吸的動物們。他31歲創建澤西動物園,51歲創建迷你大學,培養各國學生開展動物保育。如今他的學生已經遍布世界80多個國家……他的故事要說完只怕要好幾本書,畢竟他的童年就用了三本,就是《希臘三部曲》。
? ? ? 光看他的事跡,讓人很好奇是什么讓他對這些動物們如此的摯愛。看完了希臘三部曲的第一本《追逐陽光之島》后,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有這樣童年的他,假如長大以后去從事其它職業反而會讓人費解。
? ? 《追逐陽光之島》講述了達雷爾一家從英國搬到希臘科孚島后五年的生活點滴。對于熱愛各種動植物的10歲的達雷爾來說,科孚島宛如天堂。到處都可以與各種動植物親密接觸。家人尤其是母親的包容與支持讓他能夠不停地將各種動物帶回家。從背著小蝎子的母蝎子到脾氣暴躁的黑背海鷗。警惕性很高的大烏龜和嗷嗷待哺的喜鵲雛鳥。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無一不有。雖然這些動物們經常制造各種混亂,讓人暴跳如雷。但家里人仍然讓他繼續養了下去,甚至專門空出一個房間給他。也正是有這樣的家庭環境氛圍下,達雷爾長大之后才能有如此優秀的成績吧。
? ? ? 這本書除了給我們帶來了風景優美、有著各種動植物的希臘科孚島外,書中教育方式也讓我很感興趣。與如今填鴨式的應試教育相比,達雷爾受到的教育方式可謂天差地別。他雖然只受過一年的小學教育,但從書中可以發現,他的家人并沒有對他放任不管。性格各異的家教、興趣相同的忘年交,這些人在這五年中,傳授給他各種知識。用因材施教、鼓勵引導的方式將他心中對動植物熱愛的小火苗越燒越旺。長大之后,興趣成了事業也是毫不意外。而現在的小朋友們,各種興趣班擠滿了行程。這些興趣班真的是興趣班嗎,有多少是家長逼著去、逼著學的。還是叫技能班好了。雖然這些技能的確大多都是有用的,但是真正想要學好做強都離不開堅持不懈。而想要堅持下去,離不開興趣在背后支持。被逼迫去興趣班學習,各種枯燥的練習與考級,無法從學習中獲得樂趣,熱情的火苗遲早會熄滅。等到長大以后沒有了家長和老師的強迫,多少人會迫不及待地停止學習和練習。英語就是最好的例子。從幼兒園到大學,背單詞、考試、聽力。一旦四六級考過或是畢業工作之后,大部分從事非英語相關工作的人都會把英語扔在一遍,沒過多久,十幾年的學習成果就都還給老師了,想想也是很可惜。英語雖然的確不是人人都需要,但也是非常有用的技能。不僅僅是興趣,學習也是一樣。國內的娃們從小到大的學習生涯中,幾乎都聽到過的話中除了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了,還有一個就是你要給我……。你要給我好好讀書,你要給我考好,你要給我……學習本該是為了自己,卻變成為了父母長輩。當我們長大之后,一下子就似乎沒有了繼續學習下去的理由。活到老學到老就變成了一句空話。
? ? ? 結合我最近再看的《心流》這本書中所寫,父母跟孩子互動的方式,對孩子成年后會是個什么樣的人,有持續的影響力。能讓孩子容易產生心流體驗的家庭有五個特點。第一是“清晰”,青少年知道父母對自己的期望 —— 在家人互動關系中,目標與回饋都毫不含糊。第二是“重視”,孩子覺得父母對他們目前所做的事、他們具體的感受與體驗都有濃厚的興趣,而不是一味巴望他們將來念一所好大學,或找一份高薪的工作。第三是“選擇”,孩子覺得自己有很多選擇,包括不聽父母的話 —— 只是他們得準備好自己承擔后果。第四是“投入”,亦即讓孩子有足夠的信心,放開自衛的護盾和自我意識,全心全意去做他感興趣的事。最后是“挑戰”,也就是由父母為孩子安排復雜漸進的行動機會。這和達雷爾的家庭教育方式非常相近。
? ? 達雷爾很幸運,雖然父親早逝,但母親用愛與包容驅散烏云。讓這個家庭能夠健康發展。大哥是熱愛文學的文藝青年,二哥喜歡機械和打獵,還有各種風花雪月的愛美姐姐。每個人的個性都能自由發揮,不受束縛。咋一看是野蠻生長,但都沒有長歪。
? ? ? 達雷爾雖然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但大自然教給他知識是學校里學習不到了。而成年后的他也將他的愛回饋給了自然。
? ? ? 五星推薦這本書,希望越來越多的人看它,也希望每個看完這本書的人能夠愛上自然,保護自然。
? ? ? 最后用達雷爾的寫給未來人類的詩結尾:
“我們希望未來會有螢火蟲在夜晚指引你,
會有蝴蝶在灌木叢及森林里迎接你。
我們希望你的黎明會有鳥類歌唱的交響樂,
而它們拍擊翅膀的聲音…… 會讓你感到振奮。
我們希望仍然會有許許多多不同種類的生物跟你一起共享地球,
它們會讓你歡喜高興,
并且豐富你的生命,
就好像它們曾經為我們所做的一樣。
我們希望你會感恩于出生在這個神奇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