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有醫生朋友,我其實很想問問,人究竟是如何變老的?
但我一直難以啟齒,我這么一個礙于面子的人,真的問了這樣的問題,豈不是在掩耳盜鈴似的告訴別人我其實已經有某種征兆,并開始思考關于衰老的問題了。
所以我只能選擇自己摸索著思考吧。
畢竟人這一生中遇到的所有的迷茫跟不解,并不都可以轉化成提問的形式來找到答案的。
1.
從什么時候開始注意這樣的變化,我覺得一百個人里大概會有九十九人會留意到人會變老的這件事,是從父母身上開始察覺的。
高中住校那一段時間開始,我們跟父母就不再是朝夕相處的粘連狀態,離開家去外面跟不熟悉的面孔朝夕與共,世界在父母的眼里變小了,卻在我們的眼里變得很大。
我們認為已經羽翼豐滿了,所以開心的離開。就象一匹脫韁的野馬,到處去撒歡,狂奔,全然忘了當初起跑的地點。
那會,高中跟家離得不算遠,家在城北,高中在城東,所以每個周末沒事的時候都要回家。
那一次回家,母親正在給我做糖醋荷包蛋,我大聲的呼喊著“我回來了。”母親轉身回應著,“嗯,女兒回來了。”
那一刻我突然發現:母親比以前老了!這樣的感覺我是從哪里察覺到的其實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說的很清楚。就象初秋時節的夜里突然一場不期而遇的冷風襲來第二天醒來時看到,原本滿是樹葉的枝干被吹的只剩下干癟的樹杈,而從哪一片葉子最先開始凋零滑落被風吹散的,我們卻全然不知。
也許我認為的這種“突然的變老”,并不是普遍意義上關于衰老的定義,但是對于特定環境中的特定個體,這種關于變化的感知卻一定是深入骨髓的感受。
這種感受也許是在某一刻突然看到父母的眼里不再有光芒閃現;也許是朱自清的散文里描述的父親拖著笨重的腳步在火車圍欄處爬上爬下為你買橘子時的背影;也許是有一天你感到世界很冷漠而你很無助的時候躲在家的角落里哭泣,母親卻在門外喚你的名字,給你倒好了一杯白開水。
面對世上最愛你的人,你的這種察覺一定是敏銳的,沒有做作也不會自尋煩惱,你在那一刻會忽然感覺生命無常,愛你的人不會一直陪你到老。
2.
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可自從我經歷了那些瞬間的感受之后,我又認為人是一瞬間變老的,于是我開始一一在腦海里回憶起那些畫面。
你跟朋友或是同事周末去派對酒吧狂歡的場景:
震耳欲聾的音樂響起,舞臺的燈光象閃電劃過你的胸口,DJ開始玩起打碟的把戲,酒吧里年輕面孔都躍躍欲試跟著齊聲高歌的時候,此時的你卻神情漠然,不為所動,甚至會感覺身邊有冷風襲來。你心里的潛臺詞是:歲月不饒人幾年前還可以體會到的現在于你,卻了無痕跡不會泛起一點點的漣漪。
你在那一剎那,會突然感覺自己老了!
又比如:某天你穿過熟悉的步行街,看見了街角的那家你曾經很喜歡的奶茶店又排起了長龍,可你突然只想靜靜的看上一小會,然后轉身離開,你在那一刻突然發現自己再也不會為了一杯奶茶而站上十幾分鐘的長隊了。
你有時也會喝上一杯曾經喜歡的街飲,但一定不是現在流行的高糖高奶的奶蓋茶,而僅僅會是一杯水果茶,那一刻你甚至會想如果可以的話應該再加幾粒枸杞就好了。
你不應景了,不愿意被潮流左右。你確實老了!因為你開始關注養生了,只是你還未真正察覺。
前兩天遇到了一個我剛上班不久在一個公司共事的同事,我們當時都是剛一畢業就去了那家公司,二十歲出頭的年紀,滿臉寫的除了青澀還是青澀。
很多年不見了,我們約到了一個咖啡館點了各自喜歡的杯飲,坐下來就開始聊起了那些年的過往,因為太稚嫩了,怕上司更怕同事把我們看成是毛孩子,我們兩個人約好一起到商場各自買了兩套職業裝,第二天上班一起穿上,為此領導還表揚了我們倆說,這才職業。
可是領導的表揚,強裝老練的外表,并不能用來掩飾我們工作上的無知跟淺薄以及出入職場中為人處事的魯莽。我們在那些年拼命想表現出來的成熟穩重現在想來真是有趣跟荒誕,有意思的是當我們想讓自己變的老成的時候,我們其實還都很年輕。
而如今我們談著那些年的經歷不禁相視而笑,而剛剛見面時我們還會禮貌的夸贊對方容顏沒怎么改變,這些善意的謊言也恰巧說明了,我們都努力的回避著那個不爭的事實。
3.
我們對于“變老"這個詞的定義多半會有一些消極、悲觀、被邊緣化,沒有價值,無奈的意思隱含在里面。
今天早起跑完步做拉伸的時候,一個一身騎行裝的老者也在臺階上休息,旁邊的地上放著他的騎行車。我跟先生向他投去羨慕的眼神,老人的頭盔一直沒有摘下,我們聊了幾句,夸獎老人的身體保持的這么好!老人平靜的看著我們說:“老了,不中用了!運動運動想再多活幾年掙幾年工資好好的,別給孩子添麻煩就行了。”老人說完,起身扶起他的單車用兩手托起它,緩步的沿著臺階向上走去……
我一直在思考的關于人是慢慢變老的,還是一瞬間變老的問題,在內心深處因為觀察者的不同而產生了微妙的變化。對于我們朝夕相伴的親人,也包括自己對于變老的事實,我們其實內心是有所偏袒的,因為不愿意接受,當然就會暗示自己的內心。而對于你并不熟悉的人,包括陌生人我們卻可以憑借不帶有情感偏頗的內心去判斷。
前一段在新聞中看到了下面的報道:醫生對老年人保健的建議通常是應適度運動但不能過量。但南非一名85歲老婦卻證明了即使是到了如此高齡,跑半程馬拉松(約21公里)也沒有問題。拉金是一位退休的鋼琴演奏家。2017年5月,她參加瑞士的一項半程馬拉松,結果以2小時5分鐘跑完全程,創下了她這個年齡層的世界紀錄。她從7年前開始跑步,幾乎每天都在堅持。
“百馬大叔”田同生,50歲開始登山,從2005年7月1日首登海拔5355米的四川四姑娘山大峰開始,到2008年底,他已經攀登世界7大洲最高峰其中的4座,澳洲最高峰——科西阿斯科(海拔2228米),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扎羅(海拔5895米),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海拔5642米),南美最高峰——阿空加瓜(海拔6962米)。五十五歲又開始熱愛跑馬,如今已經完成了馬拉松全球的六大滿貫賽事,成為60歲以上完成馬拉松大滿貫賽事的中國第一人 !
我們都會變老,生命更迭,新陳代謝沒什可恥的,也沒有不中用!那些頑強堅毅的生命,反而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會開出更絢爛的生命之花,不是嗎。
慢慢變老也好,一瞬間變老也罷,現在來看都不是那么的重要,心態,擁有一顆一直追求年輕的心態,奮力前行,你才可以最終超越自己。
上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