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比較喜歡看經典的老電影,即可以適當抵消那些商業電影所帶來的低級趣味,又不會覺得時間花的不值。作為一個帶有儀式感的人,對于這類電影,我一向是不吝于花時間洗漱,準備好茶點,手機開靜音,舒服的躺在床上或者沙發上一口氣看完,然后閉上眼睛回味一番。
七磅就是這樣一部電影,盡管在此之前看了不少相關的影評,但是看完之后的那種感動和沖擊仍然讓我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才能平靜下來。
七磅,源自自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當賭注已下或者借了債務是必須還的,否則必須以割一磅的肉來償還,其中有個故事就是一個商人債主討債非要割人一磅的肉。
在此片中主人公蒂姆在一次意外中因為自己的失誤致使七條人命喪生,所以他決定用自己身體的七個部分幫助七個需要幫助的好人,以此來救贖自己所犯下的罪孽,這也是電影的主線。
電影中七個被救助的人分別是 :Emily Posa (心臟)——給他生活希望的女子;Ezra Turner (眼睛)——一個豬肉推銷員&鋼琴師;Ben Thomas (肺)——他親生弟弟;George (腎臟)——冰球教練;Connie (房子)——一個被男友虐待的女人;Nicholas (骨髓)——一個黑人小孩;Holly (右肝臟)——一個在家庭服務和孩童福利保障中心上班的黑人女人。
好的故事總能兼顧到親情,友情和愛情這些生活中至關重要且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并且告訴我們它們應該是什么樣子,這部電影亦是如此。
我敬佩這部電影中展示的友情。
丹作為蒂姆最好的朋友,也是最早知曉蒂姆的“自殺計劃”的人,他想要逃避但是卻又不得不去面對。可以想象,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最好的朋友自殺卻無法挽救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
影片中的兩個場景令人動容:
1. 丹和蒂姆在房間里面討論器官的捐助的事宜,蒂姆讓他一定要遵守承諾,他含著眼淚保證每件事都會按計劃進行,歇斯底里而又無助,他無法改變蒂姆的決定。
2. 在雨夜里,蒂姆告訴丹,約定的時間到了,是時候兌現他的承諾了。盡管知道這個時刻終究會來到,但是即將失去摯友的痛苦讓他無法自已。
這也許就是人們常說的生死之交吧。
1. 毫無保留的相信,可以把性命攸關的事情交到對方手上。
2. 尊重對方的決定,不論這個決定將會讓自己承受多么沉重的痛苦。
3. 在重要的事情上遵守承諾,不讓對方失望。
因為了解,所以相信,因為了解,所以尊重,因為了解,所以痛苦。
它也讓我想起了梁秋實筆下的友情:
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對于自己真正舍不得離開的人,離別的那一剎那象是開刀,凡是開刀的場合照例是應該先用麻醉劑,使病人在迷夢中度過那場痛苦,所以離別的苦痛最好避免。一個朋友說,”你 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風多大雨,我要去接你。“我最賞識那種心情。
你走,我不送你,更何況這是一場死別,你來,無論多大風雨,我都要去接你,每年的忌日,我都會來你墓前祭奠。
我不忍影片中所呈現的濃烈的愛與痛。
事故發生之后,蒂姆一直活在內疚和自責中。不斷在腦中閃現的與妻子在一起的快樂時光,無時不刻不在提醒他自己欠下的債。于是他制定了器官捐獻的計劃,用自己身體的七個部分去拯救七個真正的好人。計劃與死志同時產生,罪惡生命的終結,善良的生命重獲新生。
但是在與艾米麗相處的過程中,他愛上了這個單純而又善良的女孩,艾米麗的溫情讓他對生活的信念死灰復燃,在這一刻他想活下去,這樣的美好愛情,這樣的幸福的生活,已然觸手可及。
于是有了在雨夜狂奔的場景,他想再確認一下那個他原本毫不關心的幾率,但是得到的答復讓他一切希望都破滅。他拿起電話撥打911的那一刻,痛苦的幾乎無法言語。
既然要奪走,當初又為何給予。
世界上最殘酷事情不是從來沒有得到過,而是得到了卻又要失去。
世間所有的生離死別都是為了下一次的久別重逢。
在蒂姆即將死去前一刻,所有的一切都回到了車禍發生的那個夜晚,他躺在了自己的妻子旁邊,畫面靜止在這個瞬間。
“我來了,讓你等久了。”
艾米麗像蒂姆離去時那般躺在浴缸里,摸著自己的胸口心臟的位置,緩緩閉上雙眼。這一刻,他們在夢中重逢。
“我來了,你好嗎?”
“我很好。”
艾米麗來到以斯拉的鋼琴演奏現場,當她看到以斯拉的那雙蒂姆曾經擁有的雙眸時,瞬間淚如雨下,情不自已。
“我們以前見過嗎?”
“是的,我們曾經深情凝望。”
塵世中一個迷途小書生,在尋找自己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