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直對陶藝很感興趣,上次放假就和室友去體驗了一下陶藝的制作。幾天前,店家發短信告訴我陶藝燒好了。于是我就迫不及待的拿回來啦。我選的是亮金色,看上去有些金屬質感,單看不是很美,插花后比較好看。
所謂陶藝,廣泛講是中國傳統古老文化與現代藝術結合的藝術形式,與繪畫、雕塑、設計、以及其他工藝美術等有著密切聯系。由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時西方的“當代陶藝”觀念對中國陶瓷藝術產生了廣泛影響,目前我們所講的“陶藝”也體現一種東、西方文化的矛盾與碰撞。
下面,就來說一下具體的陶藝體驗過程吧:
【一】
開始做陶藝啦,但在此之前,還有一個準備工作要完成哦!我選的是瓷泥,較陶泥顏色淺且略細膩一些。先拿到一塊無規則的瓷泥,我需要不停的摔打它,把里面空氣都摔出來,讓它變得更緊實。基本上大力摔百次左右最佳。摔成下圖那樣四四方方的樣子:
這一道工序也稱之為“揉泥”,倘若缺少,坯體含有氣泡,干燥燒制時就容易破裂變形。
【二】
我做的是最常見的“拉坯成型”。所謂拉胚成形,是利用拉坯機產生的離心運動,在旋轉過程中,對含水半固化狀態的泥料按照設計構思拉伸成型。是現代陶藝極為普遍的成型方法,簡單易學,造型豐富。
這道工序稱為“做坯”。店里的老師先把我摔好的泥揉成圓球狀,再固定在拉胚機上,然后教了我正確手法和簡單操作:如何拉長、如何收口等。在做坯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是:①雙手需要一直保持濕潤狀態;②手要穩、不能抖;③坯體內部不能有積水,可以時不時用海綿吸走。
我的手不算靈活,還老抖,在失誤兩次后終于完成了這個比較簡單、沒有什么花樣的造型:
【三】
接下來就是要等它自然干燥(留有10%左右水分)、修坯、完全干燥、裝飾(手繪等)、上釉和燒制了。
我當時購買的套餐里不含裝飾的體驗,所以基本就做到“做坯”這一步。剩下的那些步驟都由店里的人員幫我完成,我只需要在一個月后來取燒制好的瓷器就好。如果含有裝飾這一步,就可以再半個月后等泥坯完全干燥后在上面手繪自己喜歡的圖案啦。
我最后選擇的是亮金色,就得到了這個看上去很有金屬質感的小瓷瓶啦:
了解了一下,瓷器的燒制溫度一般是在1200-1400℃。做好的瓷坯需要在窯內經受千度高溫的燒煉,才能浴火重生,成為一件真正的瓷器。
我們人類又何嘗不是呢?所有的成功者都是要經過生活的一番淬煉,才能夠脫穎而出。每個人剛生下來就如同那塊最初的瓷泥,要經過一番“摔打”,經過后天選擇成為什么樣子,給自己“塑型”;通過“裝飾”讓自己的人生更加豐富。最后,還要接受生活的考驗,經過“淬煉”成功。“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希望你我都能是那浴火重生的鳳凰!
? ? ? ? ? ? ? ? ? ? ? ? ? ? ? ?—— ? ? ? 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