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就要結束了,回顧這一年,種種滋味涌上心頭,遺憾、不甘、寂寞、解脫、快樂、不舍……難言圓滿。回顧這一年,我仿佛又在原地徘徊,事業無著,學業無成,空渡歲月,虛耗光陰。回顧這一年,是沒有成果的一年,但是卻是我積累的一年。雖然努力沒有轉化成可見的成果,但經歷帶給我的經驗教訓和積累仍值得我反復咀嚼。在回顧這個完整的年份的時候,試著站在他者的角度,反觀自己,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2018年是失敗的一年嗎?
是。
為什么?
目標沒有達到。
哪個目標沒有達到?
1、考研失敗了。
2、減肥失敗了。
下面我們來逐一分析:
1、2018總目標:考研——失敗 2019與此目標保持一致
專業課:
最終的結果是考試時專業課將近50分的題沒做,結果似乎早已注定。
導致這個結果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呢?
1、中途換校,從中傳換到東華。自以為是降維打擊,明知教材有所更改,明明最后一個月擬定計劃要看廣告和公共方面的書,卻拖到最后考試都沒看。
2、明知道應該提前練習完整試題,卻任由拖延癥發作,無法戰勝面對試題的恐懼,導致考試時無法按時完成。究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基礎無法保質保量的背誦記憶,導致在知識升級,融會貫通時缺乏信心,不敢實戰,只是被動聽課,卻不能戰勝自己的畏難情緒進行實操演練。
公共課:
大多數題無把握,憑天賦與感覺做題,總是被動聽課,少主動背誦書寫練習。
總結:基礎知識不扎實,畏難情緒嚴重,不愿練習,不愿下苦功夫。
解決方案:多練習。把多的內容拆分成小塊內容,利用之后一年的時間反復練習。
考研全年總結:
1月——4月:基礎知識教材,周邊知識擴充。
5月——7月:一輪復習,所有基礎知識背誦。
8月——10月:二輪復習,論文+模擬做題
11月——12月:三輪復習,模擬+論文
每周末:消息 評論 策劃
籌備階段應該多讀擴展類的書籍,開拓視野。
一輪復習本來應該熟悉知識點,把書本上的東西理解透徹,但我已過此基礎階段,應當打牢基礎,做到隨時默寫,熟極而流。
進入暑假應該是最關鍵的階段,此時應將知識點完全掌握,平日查缺補漏,建立框架后,積累論文,做成專題,將論文觀點填充至知識或答題框架當中。
進入9月應當注意,考研正式進入下半場,此時是第一次崩潰期,一定要挺住。不過預計今年應該好很多,時刻提醒自己,你已經實戰演練過了,無需特別擔心,一切按照計劃進行,按部就班即可。最終結果呈現的一定是平時的積累。
最后沖刺階段,以模擬為主,論文為輔,同時基礎知識不能放松,安排每日時間進行復習。此時可報名瓦洛佳的沖刺課程。此時注意是第二次崩潰期,產生嚴重的自我懷疑,此處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之前能夠平日就積累練習,千萬不能拖到最后還不模擬。當能夠模擬順利答題時,一切問題能夠迎刃而解。
2、2018年減肥——失敗?2019與此目標保持一致
原因:未能持續下去。
減肥的關鍵在于攝入量<輸出量。最后階段我停止平日鍛煉,同時壓力增大,以吃東西來減壓,導致減肥成果付之東流。
減肥的關鍵在于堅持。堅持按時完成鍛煉計劃,即使偶爾暴食,及時調整即可。
減肥的關鍵在于吃。少吃主食與肉,多吃蔬菜、水果、魚、蝦。少吃或不吃零食,少喝各種含糖量很高的飲料和碳酸飲料。同時控制不能吃太飽,7-8分飽,正好即可。
總結:每周至少三次籃球,兩次訓練,一次實戰。每周至少三次針對性訓練,可跟隨FIT練習。
2019新目標:收入——投稿
各個公眾號投稿,嘗試投稿來形成穩定性收入,以支撐自己平日花銷和考研費用。
每天學習寫作課程并總結筆記。每天嘗試一篇投稿。
2019是失敗的一年,錢花光了,研沒考上,灰溜溜的從青島回家了。身邊的朋友有的考研成功了,有的進了阿里,有的自己開了公司,已經買上了車,有的從國外留學回來了,而我癡長一歲,原地踏步。
但是我想這是我必須經歷的一步,我自有我的節奏。面對未來,我當然仍然迷茫,但我已不是面對迷茫手足無措的那個稚嫩的年輕人。我努力不被環境與歲月影響,在搖搖晃晃的前進中盡力保持從容與體面。我想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才26歲,我可以成為任何我想成為的人。我提醒自己,做出選擇時,要做到不后悔,要堅持自己的選擇,不懷疑自己的選擇。有時選擇沒有對錯,你永遠不知道選擇另一條路會發生什么,所以別后悔,2019,只管邁開大步,跑步前進!最終的成果來自于平日的積累,只要堅持地去做,自然會有出成果的那一天的。
2019,仍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