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北桃園機場走出來的那一刻,就看見一行人高舉著攝影機、打光板,圍著幾位演員的面孔來來去去,第一次見拍戲現場,還是小小激動了一把。
是呀,這里是臺灣,承包了半個童年偶像劇的臺灣呀!想當年我是聽著仔仔專輯才愿入睡的中二迷妹,后來也喜歡過霸道總裁鼻祖單均昊,前兩年還粉過一陣趙MARK呢,想到這,忍不住嗤笑一番了。
- 0 1 -
第一站我選擇了灣灣南部的工業城市——高雄。
之前做攻略的時候發現它的幾處可賞地都叫“打狗”,原來高雄在日本明治時代就被稱作“打狗”,所以留下了日式清新風格的駁二藝術特區、打狗鐵道故事館;不過英國人也沒閑著,留下了打狗英國領事館,斑駁褚紅的磚墻,大片大片的綠色朝著亞熱帶的海風拼命延伸,我和阿姐在館內點了英式皇家奶茶,茶味濃郁;山頂下可見西子灣橘紅與淀清交染的海水,緩緩地一浪蓋過一浪,碼頭除卻一些游客,只剩游輪的低沉轟鳴。
夜燈照亮這個城市時,我們還是幾只饑腸轆轆的覓食者,這里很坦蕩,坦蕩到不愿意為遠方而來的游客精心準備些商業街、小吃店,街道光溜溜,零星有幾個人,走走停停卻有幾家本地飯館;菜品日常,牛肉蓋飯、各種面條,小菜也甚,一口入嘴,忍不住要給個五星好評,這就是牛肉本身的香滑質感吶!
剛好適應了這份溫和的寧靜,便沒有再去熱鬧的六合夜市,吹吹風、壓壓馬路,就是對我們旅途疲憊最好的賞賜了吧。
- 0 2 -
《我在墾丁,天氣晴》,這部影片終究是沒看,倒是先來了墾丁。
有大海的地方不要太多,零零碎碎也領略了幾分湛藍的魔力。大約是一年365天的晴空碧海和那些機車飛馳而過的縱情歡暢,總讓人企圖探究一下究竟?
我們是拼車前往的,司機叫高仔,我以為是個皮膚黝黑、骨骼凸起的海邊小伙,不料是個頭發蒼白、七十上下的高仔,很精干的樣子。從高雄到墾丁的路上起起伏伏,眩暈感常有,到了墾丁,從高仔變成了阿偉,一個憨憨的中年男人,墾丁地導。
第一站停靠在船帆石,剛下車我們就感受到了驚喜,風很大、水碧綠,太陽毫不吝嗇地潑出大把光束,砸到一片碧綠上就成了星星點點,泛著耀眼的光;阿偉主動要給我們拍照,對于光線和姿勢拿捏地又快又準,也是讓人意外;沒做許久停留,就到了鵝鑾鼻公園,白塔的美是靜止的,叢林的奇瑰透著九十分的野生味道,彎彎曲曲,蟲鳥啁啾。
臨近晌午,竟沒有力氣再探往海島最南端,就地而坐,和弟弟一起捉地上的大螞蟻,一只兩只三只,身上也逮住了一只;墾丁的烈日變得毫不客氣起來,下了車就趕往貓鼻頭旁的水果店吃起來,真是個個肉多又香甜;只是水果哪里夠呢,恒春古鎮可以滿足我們的味蕾,菠蘿綿綿冰、洋蔥冰淇淋,用心的味道。
阿偉用了八個小時把墾丁東西線的主要景點都過了一遍,我以為的有些走馬觀花,其實不過是綽綽有余;太陽西斜,車輛已到關山,林愈靜,風愈躁動。大概是因為年近三十的緣故,有時不喜歡太鬧騰,踩踩沙子、踢踏海水,吃上一頓新鮮美味的日料,懶懶地躺在酒店松軟的大床上,就讓我覺得一切剛剛好(事實上,墾丁二日每每站著走進自助餐廳、扶著墻而出,到了房間就要躺,中年小姐姐表示不在乎長胖)。
- 0 3 -
去年看過一本臺灣作家的書,她說自己到了臺中,就不想再搬家;我想,臺中大概是一個很讓人放松下來的城市吧。
從高雄左營站搭乘高鐵自由坐,來到臺中,一個容易被遺忘的寶藏城市。來之前,很多人推薦觀看臺中的高美濕地,日落地很好看,宮原眼科,那兒有甜酥酥的大份冰淇淋,也要去東海大學里走一走,看看路思義教堂的獨特秀美。來了之后,我只愛上兩樣——春水堂的珍珠奶茶和傍晚過后的街道。
春水堂是臺灣珍珠奶茶的發源地,位于臺中,有很多家店。珍珠奶茶是必點產品,一天三大杯都不嫌多,因為到了臺北你會想念,出了臺灣你會想念,到了大陸你會鄙夷所有的網紅奶茶店,就是這么獨占鰲頭。當然,晚飯過后,能在臺中的大街小巷四處隨意走走,便是美事一樁了。多高的溫度在臺中的夜幕下都變得溫和柔軟起來,不冷不熱,風輕腳輕;沒有絡繹不絕的人流車流,只有小時候圍坐在大樹下乘涼、聽阿公阿婆們講古老故事的寧靜和神往。
說起臺中,不禁想起第一晚宿于酒店、半夢半醒之時,感受到床鋪的震動,第一反應是地震;幾分鐘內確實搖晃了幾次,實在抵不住困意,我命由天了。第二天新聞上確有此震,發生于花蓮,波及此地而已。后來聽臺北人說,臺中是臺灣氣候最好最宜居的城市,臺風地震都被東部的山巒抵擋了過去,當真不假。
- 0 4 -
臺北周邊有諸如平溪、九份、十分、淡水等都值得一去,最后選擇去了淡水一逛。
淡水的一天,早早地乘著捷運,從臺北的盆地里扶搖而上,穿梭在高樓和山川之中。慕著周杰倫的大名而來,卻佛系了一整天。
火車站和《不能說的秘密》取景地真理大學等都是延續了殖民地風格,紅墻尖頂,歐式,和高雄的領事館有幾分相似。沒有什么旅行企圖的話,沿著淡水江邊,走走看看;白天年輕人稍多,大多在淡水老街緩慢行走,品嘗街邊小食;遇到其貌不揚的臭豆腐和油炸魚酥,我想不去臺灣的話,在大陸怕是難以再吃到這么地道美味的小吃了。
本來是想拜訪Jay Chou的母校——淡水中學,無奈太懶散,就走到了山坡上的真理大學。這是一所教會學院,學生是肉眼可見的少,環境清凈幽美,一步一景;路上遇到好多中小學生,成群結隊、紅藍校服,吵吵鬧鬧,臉上洋溢著不諳世事和恬淡快活,真是非常羨慕了。
傍晚溜達到江邊,席地而坐,身后不時經過年輕的情侶、年老的老伴、幾位中學生,還有拍攝婚紗照的男女,海風會悄悄的吹過來,帶幾分咸咸的味道,他們在這幾乎靜止的時光里,幸福的模樣,仿佛一生;后來往回走的時候,人多了幾倍,街角、江邊和咖啡店熱熱鬧鬧,專業的街頭藝人也開始忙碌起來,唱著十年前流行的臺灣歌謠,記憶被扯得遠遠的。
- 0 5 -
臺北市是此次自由行的最后一站。
因住在臺北車站和西門町附近,出門即是一副老派的繁華夜景,密密麻麻的繁體廣告牌、鱗次櫛比的街頭小吃、按摩店、便利店,恍惚間也有幾分港片的味道。不論哪間店,臺北的美食大多保持著高水準,基本不會踩雷;實在不知道吃什么,便利店也會有驚喜。我們在出了臺北故宮博物院,搭乘幾站公交后下車來到一家面包店,尋思著給弟弟買塊面包,結果到了想把整個面包店都買下的境地,面包而已,那么好吃干嘛?
除了吃食,最喜歡的當屬臺北的人文氣息。
其一,所有車站、商場、景點等公共場合,大家一律有序地搭乘電梯、公車、捷運,不爭不搶;車站、車內不允許吃喝;交通十分發達便利,街道整潔干凈,公共場所隨處可見的博愛座和母嬰設施,細心又貼心;出租車也是維護得整潔光亮,小細節便可凸顯司機的品位之高;老人家比年輕人更愿意讓座,素質很高。在臺北,有民國的遺風,有日本的精細、有福建的傳統、也有香港的風格,或許還有其他更多元的東西,有包容、更有堅持。
其二,臺北的人文氣息濃厚,尤見于書店、博物館、藝術館等。臺北故宮博物院是必去之地,綠瓦紅椽、墻面黃白相映,簡單大方;主館分三層,較北京故宮自是不能比,但其收藏和定期的展覽都很值得一看。這次展覽的主要有商周時代的青銅器、唐宋的瓷器、明清的玉器、古代的藥理學著作,還有張大千先生的名畫等,沒見一物,便對古人折服幾分,也更添幾分愛國情緒。此外,對于兒童還開設了免費的展館,設計討喜、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孩子們非常喜歡。
誠品書店也很出名,我先后抽時間將信義店和敦南店都逛了個大概,基本是六層樓,藏書非常多,隨手一看就發現有很多內地很難見到的書;工藝品、文具、個性衣物等也十分值得一看,靜靜呆上幾天絲毫不會膩味;弟弟專注于汽車類、阿姐喜歡辦公文具,我喜歡各種小物件,各有各的興致。
臺灣最大的藝術館位于臺中,所以,我是去的臺中國立美術館,館內不定期展覽免費觀看,走一圈,滿腦袋充斥的都是奇怪的圖形和強烈的色彩,兩股力量扭作一團,沖擊著我的五官六感,三分疲累,七分享受。
我很喜歡臺灣的某幾位作家,在這里暫不提,只想說他們身上有我非常喜歡的溫和和靈氣,文章讀來親切可愛又覺難以仿效,仿若和臺灣的山山水水化為一體,我一個外人是很難東施效顰的。
- 0 6 -
想起在信義線上,對面坐了對七十多的奶奶,一個橢圓臉、金框眼鏡,口若懸河;一個方臉,稍顯安靜,也涂了紅色唇膏,兩個人像小姐妹般你說我聽,我說你笑,一副歲月靜好,時間荏苒的感動莫名從心底升起來。
旅行歸來的前幾天,我是不太愿再去翻弄影音文件,也不愿去仔細回想旅程的各種細節的,但還是怕自己會在生活的浪潮中忘卻一些小感動,所以一定程度上倒逼自己在腦海中重新再走一遍,走得慢一點,走得真誠一點,用文字記住那些愜意和驚喜,送給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