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想要系統的學習整理之后,那個暑假我在網上買了一堆相關的書籍,拿回家看的第一本自然是風靡全球的近藤麻里慧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記得有一次我在客廳沙發上看書,恰好老爸也在,老爸當時肯定特別好奇到底什么是整理,所以在我去廚房幫忙做飯時,隨手翻了幾頁,便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這不就是讓人扔東西嘛
可能在很多不了解整理,或是片面理解整理的人看來,整理就像是在教你扔扔扔,而且尤其在《斷舍離》理念提出之后,更是加重了很多人這方面的想法。
既然我如此說,那整理肯定不是扔扔扔這么簡單的事情了。
那我們首先就需要去了解什么是整理,整理應該分為四步:分類、規劃、取舍和收納。
具體說之前,先來看看我們平時居家生活中的整理吧。我們的“整理”通常都是收拾房間,或是打掃衛生,大家會把這看成是一項定期必做的且繁瑣無趣的家務勞動。但當我們經過一次全面的整理之后,我們會發覺,這項勞動變得簡單且輕松異常。
第一步分類,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家中物品的種類,衣物類、書籍類、文件類、飲食類、清潔護理類、工具類、小物品類,分類其實是我們對家中物品最基本的一個認知。
第二步規劃,大到整個家的空間如何利用、家具如何擺放,小到將我們分類好的物品放置在哪個櫥柜,都屬于規劃的范疇。合理的規劃不僅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空間,還可以讓生活在其中的人更加舒適和便捷。在規劃的這一步其實是需要我們考慮想要過什么樣的生活,更具象化的去想每天睜開眼最希望看到的是什么,想擁一個怎樣的早餐,結束一天的工作后,想要如何放松自己等等。
第三步取舍,這一步依每個人的情況來定,如果你家的空間夠用,而你不想舍棄物品時,可以跳過此步;但如果你物品的數量已經遠遠超過某個空間的容量時,我們需認真做決策,篩選出留下的。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會發現原來你覺得很重要很喜歡的某樣物品,隨著時間和心情的改變,它變得不是那么的重要。
第四步收納,來到最后一步,理想情況下,完成之前的操作,你只需把物品放進對應的位置即可;但有時候你會發現,你為某一種物品預留的空間不夠,這時,你可能需要再進行合理的規劃或是取舍。
用完物品隨手歸位吧,你的生活會一直舒適與便捷的。
當你通過自己動手整理,與每一個物品都接觸后,你可能會更加珍惜所擁有的。同時,通過取舍,你會更加尊重自己的心,在面對人生其他選擇時也會做出最合適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