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百景圖

我叫長庚,家住長安城通善坊,通善坊地偏人少,稀疏地住著人家,不比靠著東市西市的街坊里熙熙攘攘。不過通善坊緊靠著晉昌坊,每次只要我一抬頭,就能看到晉昌坊里那高高的大雁塔。阿爺說,大雁塔頂是長安城最高的地方。

我出生于天寶三載,如今是天寶十三載,今天是我十歲生日。可盡管是我的生日,我的阿爺和哥哥還是不能陪我,他們一大早就去了漕渠上,漕渠是用來漕貯運往長安城的材木的,我的父兄在那里作纖夫。所以今天早上,只有阿娘在家里陪我。

早飯的時候,阿娘給我做了一碗湯餅,那是一種又薄又長的面條,澆上臊子湯,喻意長壽,我們唐人過生日都要吃的。(按:《猗覺寮雜記》載,“唐人生日多俱湯餅,世所謂‘長命面’者也”)

吃完湯餅后,阿娘給了我一點錢,她說午時她要去漕渠上給阿爺和哥哥送飯,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可以自己去西市轉轉,買點好吃的。西市是長安城里的一個大市場,相對的還有一個東市,這兩個市場是長安人專門來買賣東西的地方,里面有很多鋪面,更有賣各種各樣吃食的店,非常熱鬧。不過西市和東市都要到中午才開門,所以我準備先陪阿娘去菜園。(按:《新唐書》載,“凡市,日中擊鼓三百以會眾;日入前七刻,擊鉦三百而散”)

通善坊的西邊是一個大菜園,是坊內住戶自己耕墾的,我家也在這里開了一塊菜地,阿娘會按時令種一些長安人愛吃的蔬菜,比如韭、芹、蔥、姜、紫蘇、菘菜、蕪菁、芋艿、蘿卜、苜蓿、菖蒲、胡瓜等等,這些菜可以供自家吃,收得多了還可以拿去賣。而在沒有人耕墾的荒地里會長一些野菜,比如蕨菜、藜、馬齒莧之類,我覺得這些野菜比菜地里種的菜還要好吃!

阿娘今天去菜地是為了摘些菜給阿爺和哥哥做午飯,我就跟在她后面,她摘了什么,我就用衣服兜著。不一會兒,衣服兜里就兜了一堆芋艿和胡瓜,還有一些菠菜和蕓苔。回家后,阿娘就在鍋中隔水蒸上芋艿,冷切了一盤胡瓜,又用鹽水加了點照水油和姜片,煮了菠菜和蕓苔。我忽然想起昨日阿爺帶回來的一條魚還養在水缸里,就問阿娘為何不做魚。阿娘笑著說,那是等阿爺和哥哥晚上回來一起給我慶生時,烤給我們吃的。(按:蒸、煮、烤是唐朝最常見的烹飪方法,而如今做菜常用到的“炒”是宋朝才發明的,唐朝是沒有“炒菜”的)

這時,我聽到了從東市和西市那邊遠遠傳來的擊鼓聲,知道要開市了。阿娘也已將飯菜放進了籃子里準備去送飯,她摸摸我的頭,讓我自己去西市買點好吃的。忽然,她又想起了什么,轉而又給了我幾枚錢幣和一個小酒壺,讓我給阿爺打半壺酒。

對于長安的酒,我是比阿娘知道的多的。因為鄰家長我四歲的曹家五郎已經去西市的一家酒樓做跑堂了,他每日都要給客人送上各種各樣的菜肴和酒水,回來后總喜歡講給我聽。于是我知道長安城中有來自各地的美酒,如郢州的富水酒、烏程的若下酒、劍南的燒春酒、河東的乾和葡萄酒、蝦蟆陵的郎宮清酒,等等。最讓我好奇的是從波斯傳來的“三勒漿酒”,是用庵摩勒、毗梨勒、訶梨勒三種果實釀成的;另外還有出自高昌的馬乳葡萄酒,據說也很神奇,酒色是綠的,芳濃的酒香中還帶著一點乳香味。

不過這些都是我聽說的,我沒有錢賣酒喝,阿爺也不買這種西域酒。阿爺愛喝的是黃桂稠酒,這是咱長安的酒,我也稍稍喝過一點,汁稠醇香,綿甜可口,可惜阿爺不許我多喝。黃桂稠酒是長安產的酒,所以比起那些西域酒來,便宜又常見,可便宜并不是不好,我聽說大詩人李白就愛喝這種酒,可見是不錯的!

我在西市的一家酒肆里打了半壺黃桂稠酒后,把酒壺綁在腰間,而后信步在西市里閑逛著。西市里有八條長街,每條街上都是鱗次櫛比的店鋪和參差不齊的小貨攤,賣著各種各樣的東西,有賣帛絹的,也有賣成衣的,有賣鐵器的,還有賣轡頭賣彩的,當然也有賣米賣油賣肉的店,還有給人存錢柜坊。逛了一會兒,我覺得有點餓,抬頭看到一家胡餅攤子,他家的胡餅上會鋪上羊肉,再用火爐烤熟,遠遠的就能聞到肉汁浸入面餅的香味。可是我沒有去買,我咽了咽口水,轉身跑開了。

因為我有別的打算。

我跑到了曹家五郎做活兒的酒店。五郎正忙不迭地給客人上菜,看見我來了,有些驚訝。我告訴他我想買一盤五生盤。那是五郎跟我說的所有菜肴里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個:用羊、豬、牛、熊、鹿五種肉細切的膾拼制的花色冷盤。我總想,這么多種肉放在一起,該多好吃啊!

可是五郎告訴我,我的錢不夠買五生盤,倒可以買一碟逡巡醬,那是用魚和羊肉制成的肉醬。聽著也不錯,可只吃醬有什么意思呢?我不知道哪兒來的膽子,跑到了掌柜面前,很誠懇地跟掌柜說: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很想買一盤五生盤,可是錢不夠,能不能在酒樓里做半天的工,換一盤五生盤?

掌柜有些驚訝,但還是同意了,他讓我去后廚幫忙。

后廚的活兒很累,我要洗刷鍋碗和擇洗蔬菜,可是那里也讓我大開眼界,我看到了好多連春俊哥都沒有跟我說過的菜肴!很多菜肴我都不認識,還好庖師們非常和藹,他們抽空就會給我做解答,于是我見識到了各式佳肴:用火烤熟的蝦,稱作“光明蝦炙”;蛤蜊羹冷卻成的涼食,稱作“冷蟾兒羹”;腌制的魚膾淋上丁香油,稱作“丁子香淋膾”;還有用雞肉和鹿肉剁成碎粒,拌上碎米烹制的“小天酥”;有將面團搟開鋪上蟹黃蟹肉后,再卷成圓卷,切成小段蒸成的“金銀夾花平截”。還有很多我還沒來得及認識菜名就被端走的菜,比如兔肉做的羹、用乳汁煨的雞塊、用羊脂和鴨卵做輔料烹制的甲魚、蒸得極爛的槽驢肉等等。

轉眼到了傍晚,隨著太陽落下,擊鉦的聲音響了起來,要閉市了。掌柜非常講信譽地給了我一盤五生盤,用荷葉包好,我又用身上的錢買了一碟逡巡醬,然后捧著肉和醬,興奮地跑回了家。

到家的時候,阿爺和哥哥已經回來了。飯桌上放著一盤剛烤好的魚,魚肉的鮮香帶著一點焦酥,拌了微微的胡椒味兒飄在屋子里。我喜滋滋地將五生盤和逡巡醬拿了出來,阿爺和哥哥都很驚喜,直夸我懂事能干!我又將裝了半壺酒的酒壺從腰間解開,給阿爺和哥哥各斟上半盞酒,微黃的酒漿映著搖曳的燈火。

這時,阿娘過來了,手上端著一個盤子,盤里竟是我最喜歡的金線油塔!那是面粉涂油蒸成的一種面食,說起來簡單,可是要做到提起來如金線,放下去如松塔,這并不容易。

我歡喜地看著阿爺、阿娘和哥哥,大口咬下一塊金線油塔,吃出了踏實的面香。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9,001評論 6 537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786評論 3 42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986評論 0 381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204評論 1 315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964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354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410評論 3 444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554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106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918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093評論 1 37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648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342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755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009評論 1 289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839評論 3 395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107評論 2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