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
? ? ?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躬”,是躬行。“逮”,是及。古人不輕易說話,因為怕說出來了,又沒做到,那是很可恥的事呀! 我們這方面習慣不好,經常說一些自己都不當真的客套話、場面話、空話、糊弄話、和稀泥話,大家習慣了,對方也不當真。不過,如果你能自己改一改,自己把自己的話當真,就能體會到別人把你的話當真的效果。
? ? ? ? “以約失之者鮮矣。”“約”,是約束。約束自己,收斂,不要放縱。節制欲望是約,遵規守矩是約,謹言慎行是約,信守承諾是約。能小心謹慎約束自己而出差失的人是很少的。
? ? ? ? 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訥”,是遲鈍的意思。說話很容易,所以要遲鈍。身體力行很難,所以要敏捷。問題總是出在說到了,事情沒做到。話一個不注意就說得過了頭,做呢,使勁注意,拼命努力,還是做得不夠。 知道這一點,話就不要說得太滿,而行動要努力,要敏捷。言能顧行,行能顧言,就是實實在在的君子。
? ? ? ? 做個實在人,“實在”,是人的最大價值。做人不實在,就沒價值。人人說你實在!就是最有價值的評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