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設計的時候,我們接觸了很多準則,less is more就是其中一條。
1.反對繁復的不必要的裝飾
建筑師密斯凡德羅提出的口號,現在想來,有好幾層意思。比如當時的背景是,到二十世紀初,技術的發展已經使機械化逐步替代手工業,傳統手工業中花費大量時間制作的精美花紋或裝飾,在機械還時代可以快速情誼地批量生產,使手工業時代復雜的裝飾性的設計沒有了存在的理由,而新的設計形式還沒有形成,密斯這時提出了less is more,反對機械化生產的產品中存在的繁復的無意義的裝飾,轉而用與機械時代匹配的設計語言用簡潔的形式傳達出更多的內容。
2.較少的傾向性,更多的適應范圍
這也是現代主義最重要的口號,去除不必要的裝飾甚至形式,讓設計忠實于功能與材料本身。less is more在建筑上的影響極為明顯:
這是1929年巴塞羅那世博會德國館,密斯的設計
是不是覺得這棟建筑很平常,很熟悉,要知道這是將近一百年前的建筑。密斯用鋼筋玻璃混凝土,從功能主義的角度出發,思考現代建筑應該有的樣子,后來有演變為國際主義風格,最終,密斯用他的less is more改變了世界三分之二的天際線:
由于密斯的現代主義建筑只忠實于功能與材料,去除了裝飾,所以現代主義建筑帶有很少的傾向性,使得現代主義建筑理念能在更廣的范圍內傳播。這也是less is more的一層意思,即較少的傾向性,能適應更廣的范圍。當然,建筑材料的革新使高層建筑成為可能,與城市化進程正匹配也是現代建筑出現在全世界范圍內的一個原因。
3.減少非必要的材料或工藝,降低成本,適應更多的人
less is more的另一層意思,也是我無比認可的理念,即從功能的角度出發,去除不必要的裝飾、材料、工藝,從而降成本降低,使產品能讓更多的人使用得起。比如,小米,先不談某些商業行為或對工業設計的態度,單從其產品來說,確實提供了一個滿足了基本功能、質量過得去的產品,并將價格降低,使更多的人能接觸到產品。
4.設計帶來的問題往往比解決的問題多
越做設計越發現,問題往往是相互關聯的,用設計解決了一個問題,往往會帶來另一個或幾個問題。這時候就需要設計師做出選擇,解決最主要的問題,并盡量減少所附帶的問題。所以,盡量好的設計也是盡量少多設計。比如:
這款由Hilla Shamia設計的玩具木馬,滿足了主要的需求,而且盡量少的做設計。如果你用less is more去檢驗這款設計,會發現它完全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