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
剛剛聽某人給你講了一番道理,你覺得好有道理。接著另外一個人又給你講了一番完全相反的道理,你覺得還是好有道理。
雖然我們從幼兒園到大學讀了那么多年,但是有些最基本的能力是現行教育體制沒有教會的,其中一個就是獨立思考能力。這項能力不僅學校沒教,事實上職場也不會教導我們,只有依靠我們自己不斷去學習、分析并總結才能領悟。
社會上太多人云亦云的事件,很多人以為自己知道,其實卻不然;還有很多專家的話,乍一看是“事實”,其實也只不過是一些“意見”而已。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如何學會通過“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我想擁有“獨立思考力”是必不可少的。
《哈佛的6堂獨立思考課:精英們都在學的自我意見建立法》這本書正是通過日本作家狩野未希的六堂課和一些實踐方法來訓練我們的獨立思考能力。作者狩野未希在大學教授“思考力”將近20年,他認為思考是一門武器,懂點精英式的思考方法,會讓你更有職場競爭力。我看完后也是受益匪淺。
1“好問題”助你深入理解
提出“好問題”是為了深化理解,掌握事物本質的問題,避免被自己忽悠。
我們必須明確一點:提出好問題,并不是為了反駁對方,而是想更清楚地理解對方的意見。“事物的本質不會自己走過來,所以我們要走過去”。
在《哈佛的6堂獨立思考課》中作者提出了“好問題”的12項原則:
? 4W1H:何時、何地、誰、做了什么、怎么做? WHY:為了什么目的?為什么這么有把握?
? 對信息提問,衍生出新的問題
? 探究信息的必要性
? 探究數據是否正確、妥當
? 檢驗模糊的用詞,具體是什么?能不能解釋一下?
? 引用相似但不同的例子,可以用來做比較提問
? 確認事物的兩面性,它有什么缺點?
? 詢問契機、起因
? 探究為什么是現在,再好的想法如果不是在適當時機提出就沒有意義。
? 詢問長期性發展,長期持續的話有什么樣的優點和缺點
? 以采訪者的姿態追問感興趣的事
“尖銳的問題”是接近事物本質的快捷方式,以上這12項原則教會我們提出的好問題大多是對方不想聽的問題或是尖銳的問題,為了抓住事物的本質,不能放過不明確的想法或態度,有時候就必須指出對方沒有說清楚的地方,不指出來的話,就無法更深入理解。
2學會批判性思考
批判性思考就是不流于他人的想法,自己認真思索意見的思考方法。不人云亦云,避免被他人忽悠。
我們要明白一點批判不是批評,是謹慎判斷事物的是非。并非每件事情都非得有標準答案,都得遵循既定的軌道。
正如,不是別人天天早起讀書寫作,你也一定要天天早起,如果你是夜貓子,這樣顯然不合適;不是全民炒股,你也必須要炒股,這個需考慮自己的經濟狀況和個人承受力;不是別人看什么樣的書,你也一定要看,你都看不進心靈雞湯,難道還硬要折磨自己嗎?
所以,我們一定要有為自己的意見找到相應根據的思考判斷能力。
3預測未來
預測將會發生的事,決定現在應采取的行動,選擇對的方向前進,避免被現實忽悠。
《哈佛的6堂獨立思考課》書中提到過這樣一個例子。老師讓一群孩子們討論“是否應該廢止加入運動社團的入團測驗”,大家討論了是否要廢止,為什么應該廢止后,老師又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真的廢止了入團測驗,將會發生什么事?”
這是一種預測能力的培養。對于即將要執行的任務,我們不妨按這樣的步驟來思考:
①該“方案”如果成為現實,會發生什么事?
②成功和失敗的情節分別有什么?有沒有這兩種情況下應采取的措施;
③思考該行動有沒有實現的可能;
④思考有沒有必要現在就執行;
剛開始看可能會覺得很復雜,其實仔細想想,我們大多數人考慮事情不都是這樣正反面思考嗎?其實這樣一圈下來,我們的頭腦會更清晰一些。
以上的這些招數可以讓我們在生活中和職場中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意見,保持清醒。
跟著《哈佛的6堂獨立思考課:精英們都在學的自我意見建立法》這本書的方法慢慢鍛煉下去,相信我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將會取得很大的進步。
因此,想真正學會獨立思考,這6堂課一定要聽一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