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村里有個美麗的女孩,叫玉兒。
人如其名,長得如花似玉,溫潤雅致。她就像早春枝頭的花朵,美的自然,美的澄澈。好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突然,有一天,小村里爆出一條驚人的消息,在附近的十里八村迅速傳開來:
18歲的玉兒和本村一個名字叫川的三十六歲的小伙兒出走了!
只給父母留下一封信,說對不起父母,她去追求了愛情!請父母原諒她。
信很簡短,但對于老人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
過了大約半個多月,在一個深夜里,玉兒和川回到了家里,他們跪在玉兒父母的面前,請求原諒,他們要求結婚!
這在當時是很難被接受的,畢竟倆人年齡差距很大。那個小伙兒比玉兒的父親小不了幾歲。他家里只有一個病怏怏的寡母,可以說是一窮二白,才不出眾,貌不驚人,給人的印象就是性格溫和,沒有脾氣。
這倆人走到一起,無論是世俗的觀念,還是現實實際,都是很難被人們理解的。
可是,無論父母家人如何苦苦相勸,無奈玉兒吃了秤砣,鐵了心腸,非那個男人不嫁。
她一不圖財,二不圖貌,就是不可救藥地喜歡上了他。
生米已經煮成了熟飯,父母被逼無奈同意了他們的婚事。
就這樣,18歲的玉兒嫁給了36歲的川。
在玉兒19歲的那年生了個女兒,不久她的婆婆去世。隔了一年,玉兒又生了兒子。
同村的玉兒的父母不忍心看著自己還是孩子的玉兒,拖著兩個幼小的孩子沒人照看,只好一邊幫他們忙地里的農活,一邊幫他們照看兩個孩子。
玉兒夫妻倆則整天面朝黃土背朝天,一身土一身汗,累死累活地在溫飽線上掙扎。
好在夫妻恩愛,丈夫寬容忍讓。他們的青春是一條河,曲折而艱難地向前奔流……
日子一年年過去,他們的兒子和女兒也相繼婚嫁。孩子們過上了自己的小日子。
玉兒和川夫妻倆依然在田地里勞作,丈夫已經年逾七旬,玉兒成了壯勞力,許多重活累活都要靠她了。她整天地里家里地忙,還要趕集賣農產品。
剛剛五十歲的玉兒,臉上滿是疲憊和風霜,腰彎了,背駝了。眼神里是滿滿的無奈和淡淡的憂傷,很難再找到昔日秀麗的模樣。
突然有一天,玉兒的丈夫不舒服,被送進了醫院,查出是腦梗塞,住院治療了很長時間。期間,玉兒一邊不舍晝夜照顧丈夫,還要擠時間忙活地里的蔬菜大棚,起早趕完地趕集,趕晚市把地里的農產品買點錢維持生計。
至此以后,每隔一段時間,年邁和病歪歪的川都要住院治療。掏空了家里積攢了多年的原本不多的積蓄。
年輕的兒女不能理解年輕的母親為何嫁給了年長的父親,他們自己的小日子也本來就不富裕,要上班,要照看孩子,又很難長時間伺候父親。
絕大部分的日子,都是玉兒晝夜地伺候丈夫。沒辦法再耕地種田,他們的大棚里長滿了荒草。也沒有了收入來源。
剛剛過年過五旬的玉兒已經是兩鬢白發。
她唯一的快樂是看看抖音短視頻,最喜歡聽的就是黃梅戲《天仙配》:
你種田來,我織布。
我挑水來,你澆園。
寒窯雖破能避風雨
夫妻恩愛,苦也甜
你我好比鴛鴦鳥
比翼雙飛在人間……
她最愛唱的就是嚴鳳英王少舫主演的《牛郎織女》:
三年日月濃如酒,
鄉中人好水也甜。
我只說愿做春蠶把絲吐盡,
一生終老在人間。
有誰知花正紅時寒風起,
再想回頭難上難
……
那個年代的愛情很唯美。
那個年代的女孩兒不會嫌貧愛富,那時候的女孩純凈如水,白玉無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