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當我第一眼看到譯序時,我怦然心動——我曾以為,我的一生將致力于對生命的痛苦做出反應。這不就是我一直以來的內心獨白嗎?
家庭、人際交往、學校、組織機構……我一直在忍受著、等待著結束。可往往是在終于逃離一個后,又會迎來下一個更糟的。我的心總是被烏云所籠罩,被絕望所吞沒。
讀這本書之前,我的目標是以解決學校的問題為起點,慢慢實踐讓自己的人生可以對生命的美麗做出反應。接下來是我關于這本書的內容畫的思維導圖(感謝MindMaster為我提供這么好用的免費工具,它理清了我的思路),以及一些自我剖析。
二、自問
可以輕易看出,在生活的不同方面我都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似乎真的是個糟糕的人啊。而且蒙蔽愛的四個要素我好像全都占了,真的是個自私又虛偽的人。
三、具化
非暴力溝通強調在特定的時間和情境中進行觀察,并清楚地描述觀察結果。而我之前的“捫心自問”毫無疑問不符合要求,我應該怎么說呢?
以學校為例,當我在英語課考試時被老師批評時,我感到很沮喪,因為我十分看重別人的鼓勵;當我嘗試看論文卻總是開小差時,我很焦慮,因為我十分看重效率。
以家庭為例,媽媽,當我聽你說一些“為我好”的話時,我真的很難過,因為我十分看重我們之間的平等,你能聽聽我的想法嗎?
四、傾聽
表達完自己的需要后我們要做的就是傾聽了,全身心傾聽看似容易卻很難做到。但是它在增進我們的感情和提高做事效率方面真的效果奇佳。
而且,當你遇到匪徒或者企圖傷害你的人時,非暴力溝通還可以幫你預防潛在的暴力。
五、自愛
這個“自愛”不同于我們通常以為的那種,它是要培育對自己的愛,我們前面說的那些都是為了達到這一效果,因為熱愛生活、關心他人的前提是擁有對生命純潔的愛。
我之前就是反面典型,因為我每天至少在心里說上好幾次自己不行、自己就是個蠢蛋之類的話,而且認為自己做的事情絲毫沒有意義:看,我在學校學的這都是什么亂七八糟的,沒有一點用處。
而且,輕易就會憤怒,甚至喜歡用暴力——干一架來解決問題,內心常常淤積著憤怒與憂愁。
讀到這一章,我慢慢開始和自己和解:我其實很棒,總是認真完成每一次實驗;我待人友好真誠,還會去做志愿者;我愛好廣泛,學習之余還會練習陶笛陶冶自己……我選擇我的專業(yè)是因為我想要跟上時代的節(jié)奏,掌握最新的科技以便掙更多的錢。
六、其它
這一部分值得我反思很多地方。
我總是把心思放在埋怨學校、組織和家人身上,卻沒有花心思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或許我想要的只是能靜下心里做出一件科創(chuàng)作品;
我總是不懂感恩,一味索取——以后不僅記得和陌生人說謝謝,更要向家人表達謝意;
……
希望以后會更好,每時每刻,生活和愛的藝術就在我心中、腳下,只待我去實現(xiàn)。
你們看了有什么收獲嗎?求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