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復
在我們自己成長的歲月里,有一個通識,嫌棄父母包括老師的啰哩啰嗦,簡單地說,就是重復地講一句話或一件事,常常都練就了左耳進右耳出的神功,甚至于曾看過網絡傳播過的將媽媽的話與《大話西游》中的唐僧相提并論。
當你如愿以償地離開父母,去遠方求學,時不時還會在電話里,微信上,或者在明友聊天里,你不再明顯的嫌棄,學會用圖文字,語氣詞或小圖片表示。
想過沒有,天氣變化,不知添衣,感冒時,當父母通過網絡,表示自己的擔憂和關心時,身在異鄉的你,是否感到這重復的溫暖,無意識間,自己學會關心父母,在重復同樣的話題呢?
有些不走心的孩子,總是會忘了父母的叮囑,一再地丟三落四。只有他自己真切地意識到丟東西給他的生活帶來的麻煩時,他可能才會體會父母一再重復的話,千金難買回頭看。
其實,這也只能說明,作為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沒有給孩子展示良好的生活習慣。
每個人都是第一次當父母,其實陪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父母共同成長的過程,重復的言傳身教,是孩子必不可少的陪伴,而別人家的孩子,是因為別人家父母身上有你可能看不到的習慣。
總是忘了重復的重要性,在迷憫時詢問自己,究竟為什么做某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