眸子相約去大同下洋,然而那里距城有60多千米,需要行車近1個多小時。我們的車子在九曲十八彎的山路迤邐而行,一路上綠樹掩映,微風拂面,“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下洋村就在大同溪谷底,建于上世紀70年代的公路穿過村子北去培山,通往新昌。大同溪在村旁駐足歇腳,形成一汪碧水。勤勞的下洋村民在這里筑壩修路,傍水建房。溪旁綠樹倒映水中,讓人分不清哪顆是長在岸上,哪顆是映在水里。孩子們時而搖著皮劃艇,時而赤裸著身子在溪水里嬉戲,他們這是要與河里翱翔的小魚比俏皮比靈動呢。我們被純真的孩子們吸引了,我們也撐著小船到碧水里晃悠。顯然,我們的小船搖得有些笨拙,透明的船身在小溪里打幾轉后才慢慢的變得正經起來。微風漾起的層層漣漪在陽光下波光粼粼,水光瀲滟。
我放下雙槳任船兒隨波蕩漾,如一彎新月在藍天漫步,讓自己打個旽,發會呆。我盯著碧水細數著河里的游魚,看它們怡然自得地在水里追逐嬉戲,心中不免艷羨萬分。我欲化身小魚,擺脫俗世煩憂,盡享碧水清純,溯溪直上九千里。
屋后便是茫茫竹海,每逢筍出,人們采筍蒸熟曬干,制成筍干筍絲筍鲞。這里家家戶戶門口都坐擁著一個專門用來煮筍的大灶,就地取來的木材燃起的熊熊大火將一筐筐筍干筍絲筍鲞煮熟,等待日出之時將它們晾曬。甜潤香脆的筍塊正是主人招待我們的特色菜之一,粉面含春的青麻糍暗香盈盈,紅燒土豬肉香氣襲人,正是吃貨們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大好時光。這里沒有城里的饕餮大餐,卻極具大山氣息,令人回味無窮。
幾顆小石列隊排成矴步把人們從溪的一側渡到另一側。樸實而善干的村民們在周志剛的帶領下在這里建起了“大同山里”。他們在河邊支起一方竹地,竹地之上支起帳篷供人們露營。依山而建的三四幢木屋圍成一個小院落,木屋正是人們休憩的好去處。小屋散發著淡淡的原木香味,聞之令人心曠神怡。院落一側是幾行露天燒烤灶臺,顆顆矗立的焰焰紅楓不僅燃起我們燒烤做飯的熱情,還能給燒烤的人們遮蔭納涼。
夜幕籠罩了山村的寧靜,我們鉆進各自的帳篷。星星和月亮看照看著我們的安寧,此起彼伏的蛙鳴和著淙淙水聲帶我們進入夢鄉。當清晨第一縷陽光從樹梢探頭探腦潛入這方靜土時,山頭的縷縷薄霧也悄悄褪去神秘的面紗,群山顯擺出女神的眉峰??諝庵袕浡墓S香勾起人們無限的食欲,敦厚的老人早已沖破晨曦生火做飯了,他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掀開了新的日歷。大家一個個從帳篷里從小木屋里走出來,踩著朝露踏著歌走進竹林走向深谷,他們是到山里尋找百合還是去與百鳥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