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往里走,安頓自己》
作者:許倬云
陽明心學的核心理念是心外無物。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一個人越是內心安寧,越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
如果生活中總感覺累,那是因為我們外求的多,解決的方案就是“往里走”,即尋找內心的淡定和從容。
《往里走,安頓自己》是90歲史學大師許倬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只有往里走,才能安頓自己。
當我們照鏡子的時候,自己的任何面部表情都是和鏡子里的影像同步的。如果我們感受到今天的表情和昨天有所不同,那指定和鏡子無關,而是因為我們的內心在變化,臉上的表情也隨之變化。
如果我們有這樣的反思行為和習慣,那么即使很微小的事情發生了,我們也會調整自己的心態,真正追尋自己的內心。
中國人講究“面由心生”,一個人外在的容貌,會受到內心想法的左右,心善才能面慈。
現代心理學也認為,一個人內心接受的程度會影響一個人對外界事物的反應。
以學習為例,學習是自己的事情,終生學習也是自己的理念。只有掌握了學習的本質和規律,掌握了整合信息的能力,內化成自己的認知,才能在復雜的外部世界中,面對信息繭房,增強辨別和判斷的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往里走,安頓自己”呢?
《論語》中說“君子求諸己”,是安人,讓自己心安。《孟子》中說“仰無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是做到問心無愧。
把心態擺正,盡心盡力做事,對他人寬容體諒,利人利己。
自古以來,修身齊家是普通人的夢想,修身就是修己,修正做錯的事,保留做對的經驗,讓自己無限趨于完善。只有這樣,才能有能力去安人,給別人信賴和安全感。
許倬云八歲之前無法走路,八歲之后也只能坐竹椅,很長時間無法做事。他這一生一路坎坷,如果不是往里走,不可能活到90歲。從老先生的人生閱歷,我們可以感悟打造自己強大內心的力量,會讓我們的人生不再迷惘和彷徨。
許先生作為史學大家,代表作有《西周史》《漢代農業》《萬古江河》《說中國》等,海內外銷量達到百萬冊。
《往里走,安頓自己》是許先生的人生智慧結晶,總感覺生活很疲憊的人,不妨品讀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