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這是一個關于文字如何喂養人類靈魂的獨特故事,也是撼動死神的故事。
? ? ? ? 這個故事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當時德國正處于希特勒的統治,在這期間,大量的猶太人遭受嚴重的迫害。
? ? ? ? 故事是以死神的角度來闡述的。死神以理智、冷靜、幽默,甚至帶有一點溫暖的口吻,向讀者娓娓道來一個與他相遇三次的小女孩——莉賽爾的故事。
? ? ? ? 莉賽爾的命運是悲慘的,是坎坷的,同時她也是幸運的、快樂的。她是一個孤苦的孩子,父親被打上共產主義者的烙印,于是被納粹帶走了。而在1939年的德國,九歲的莉賽爾和弟弟被迫送往慕尼黑遠郊的寄養家庭。六歲的弟弟不幸死在路途上。隨后她的母親也失蹤了。人世間最大的痛苦莫過于看著親人一個個離去。父親被納粹帶走,弟弟的死去,母親的失蹤,這些遭遇成了小莉賽爾無法承受的痛。所幸的是,莉賽爾的養父,漢斯.·休伯曼給予了她很大的關愛,這讓飽受生活災難的莉賽爾感受到了家的溫馨。在彈奏風琴的養父的幫助下,她學會了閱讀。盡管生活極其艱苦,她卻發現了有比食物更難以抗拒的東西——書。
? ? ? ? 莉賽爾得到的第一本書,即《掘墓人的手冊》,這是她在弟弟的葬禮后意外得到的。之后,在養父的幫助下,她慢慢地學會了閱讀。也是這一本書,給她帶來了很大的心靈慰藉。文字的力量是強大的。莉賽爾無法抗拒文字的魅力。終于,她忍不住偷書。當然,她的偷書是出于對文字的熱忱。《聳聳肩膀》、《吹口哨的人》、《夢的挑夫》等十四本書。這些作品,這些文字成為了她最美味的佳肴與最有效的精神食糧。這些文字,可以喂養人的靈魂。它可以使人忘卻饑餓,忘卻寒冷,忘卻疲憊,忘卻痛苦。莉賽爾就是這樣著迷于文字。她對文字的如癡如醉,甚至讓死神感到畏懼。當盟軍轟炸漢堡時,大多數人都顯得驚慌失措,而莉賽爾卻以閱讀的方式來慰藉自己的心靈,同時她也用文字去撫慰一個個痛苦的心靈。就是這生的意志和文字的力量支撐著她活下來......
? ? ? ? 無法確卻地說出文字到底有怎樣的魅力,有怎樣的力量,但我覺得那應該是一種能穿透人心靈,喂養人靈魂,撼動死神的力量。莉賽爾對文字的著迷,對生命的執著,讓死神也望而卻步。
? ? ? 文字是一種力量,人性中的美同樣有著無比的魅力。而有時候,人性是一種可怕的力量,特別是在希特勒統治下的德國,所謂的人性,所謂的理性都在悄然消逝。我們看到的是大批的猶太人慘遭殺害,就連普通市民也遭致殘害。漢斯·休伯曼、馬克斯·范登伯格、魯迪等人的經歷正是對那個沒有人性的國度的控訴,對德國納粹的謾罵。讓人慰藉的是,在這充滿烏煙瘴氣的的德國里,我們仍能感受到人性中的美,人性中的愛。漢斯一家對馬克斯的幫助,莉賽爾用文字撫慰人心靈等,著實讓人倍感溫馨。或許我們可以說,戰爭是殘酷的,是沒有人情的,但人性中的愛與美是相通的,是永恒的,是沒有國度的。這也是戰勝非正義戰爭的最強大力量。
? ? ? ? 靈魂深處的文字與人性中的美,這兩股強而有力的力量也正是死神所撼動,所畏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