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我們學佛之人為何而學佛,學是學習佛菩薩們的精神慈悲,包容大愛,佛是將自己的身、自己的心、自己的眼乃至自己的嘴巴對身邊的人事物,都以佛眼佛心佛的一切包容、佛的一切慈悲來為他人。而在我們修行當中,修什么?同樣的修我們自身修我們自心!而行呢就是在生活中工作中行之而有效!
那么我們凡人要怎樣來約束自己,讓自己在生活中工作中,做一個真正的佛弟子一個真正的修行人,而有一個度呢?
佛法中六度修行,是佛教中最基本的修行方法,大家耳熟能詳,但對于它的深刻內涵,未必有多深的體會,紙上得來的終覺淺,須知此事要躬行!我們在寺院中聽師父講經宣法,在課堂上聽老師在闡述理論,其實和我們自己下去實踐的是完全不同的。一位學佛的師兄他分享自己的心得,他說我在社會上做事風風雨雨摸趴打滾,在紅塵中裹著一身青衫,漸漸的學佛之后有了一番的滋味,有了一點的感悟,可反觀自照啊!佛法的博大精奧,真的是不可以指測河!
所以這六度啊,就是持戒、布施、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只要我們是佛弟子,我們都可以從六度中、踐行中、認識、學習、并掌控把握好這個度,從這度中啊,我們才能明白怎樣從煩惱度到喜樂,從紛擾度到清凈,從黑暗度到光明,從生死度到涅盤。
所以度的第一步,首先是醒來,從紅塵中覺醒,于娑婆世界時刻關照自己,佛經上講五戒十善,實際上是告訴我們,怎樣修世間法。但修世間法,不是目的本身,我們的目的是在出世間,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世間法是出世間法的基礎,好比世間法是房屋的地基,出世間法則是高聳入云的亭臺樓閣,為地面以上的部分,兩者連成一個整體,是一不是二。
有個笑話,說一個傻子,看見人家的三層樓房蓋的特別的漂亮,他就央求她做財主的父親說,也給他蓋個三層樓,他的父親就從第一層樓開始給傻子兒子蓋,這個時候啊傻子著急了,他對父親說,我只要第三層,你蓋下面的兩層做什么呢?我們很多學佛人,就和這個傻子一樣,總想著蓋空中樓閣。
因此佛法的智慧就是怎樣從世間法去修出世間法,怎樣從出世間法去反省世間法。有人總結說,儒是入世、道是出世,而禪是入世加出世,就是二者的綜合啊!
誠然而如是,我們在生活中無時無刻能保持一種覺性,就是禪的狀態,保持一份覺知就不會迷失自己,保持一份覺知啊,就不會無所適從,保持一份覺知呢,就不會誠惶誠恐,保持一份覺知就會進退自如,保持一份覺知啊,就會不時初心,保持一份覺知就會活再當下。如果您的工作不如意,事業不能隨順,人際關系不和諧,家庭也不美滿。那你首先要反省自己,肯定是自己長期以來,失去了那一份覺知,陷入了泥土的泥沼之中不能自拔。
故而修行,一念之間的轉迷為悟,一念迷佛是凡夫、一念悟凡夫是佛。轉念為修行的源頭之所在,可以說沒有轉念就沒有修行。我們學佛人曾聽過僧人法達曾讀《法華經》兩千多遍,他沒有轉法華卻被法華轉了。最后啊他還是他經還是經,沒有開悟。所以在生活中我們要善于轉念。路途啊雖然寂寞,可心啊可以熱鬧,環境啊雖然嘈雜可靈魂是可以寧靜的。人老啦精神可以年輕,物質貧窮了心靈可以富有。一念起天涯咫尺,一念消咫尺天涯。
這世上的事啊怕就怕在認真二字,我們也可以說修行的事怕就怕在轉念二字,只要善于轉念,我們眼前就是一片光明,我們的世界就會海闊天空,我們的人生就能通達無礙。這種轉念它要求我們從當下去醒來去覺知去感悟。所以佛教中有一個基本思想,一心而有十法界,十法界本來差別如此的懸殊,然而究其根本只是心性的顯現,只要心的念頭一轉,你可以自由的跳躍任何的頻道,一切皆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外無物,物外無心,心即物,物即心,心物不二。
所以我們身在六道心可以在六道之外。我們看到僧侶師父,師父代表佛法僧三寶,看著師父威儀的容顏身披袈裟,重似千金的如來負擔,心中甚是歡喜也想和師父一樣的穿上這袈裟,可是又奈何紅塵中的瑣事纏身。我們佛弟子雖然沒有這個出家的因緣,我們身沒出家,可我們的心已經出家了。所以佛菩薩們宣講的八萬四千個方便法門為的就是這一顆心而設立的。
所以六度修行就是我們生活當中最基本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這六種改變我們心的方法,心改變了一切都改變了。凡人以物轉心,圣人以心轉物,凡圣之間區別就在此。所以凡夫照見一切五蘊皆有,而圣人照見一切五蘊皆空,不為所動。
以前曾有幸聽到過師傅開示持戒的法門,戒為菩提之本,要想了生脫死,達到究竟涅槃的境界,必須持戒。所以佛教中最基本的5戒,就是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酗酒。守住此五戒的人啊,不僅能得到人生,而且在今后乃至生生世世當中都能有佛菩薩的加倍攝受。師傅說在座的各位都是曾經守住此根本五戒的人。
六祖慧能有句話說無嗔就是戒,清凈就是出家。您內心清凈無染,清涼安住,始終保持如一的狀態,就是沒出家,也等于出家了。相反的,內心煩惱不斷,然嚴重,即使出家穿著袈裟,也等于在紅塵中打滾沒有絲毫的用處,任何的外在形式都不能改變你的本質。
戒其實是保護我們。您的肺不好,醫生說不能抽煙,這就是賤。不抽煙是為了保護您的肺,一條狗為什么要戴鏈子拴著呢?因為它會咬人,如果他足夠律己,絕不會出現咬人事件就不用拴了,但這時還有戒嗎?還有不過已經習慣了,所以呀,隨心所意,不律己。我們在這個世間做任何的事都要遵守一定的規范,這種規范即是戒。因此世界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的難,我們說不殺人,這也是戒,大家不是做到了嗎?我們每天都做到了,但好像并沒有為此而費力呀,為什么呢?因為大家已經習慣了這種行為準則,當您習慣了他,他對你就不再是一個束縛了。相反的,少數人犯了這個戒成了殺人犯,他為什么會犯呢?沒有換位思考,沒有站在對方立場去感受被殺是什么樣的感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他犯了戒作為回報必須償還自己的生命,因為他犯了這個戒,所以無法保護自己的性命。所以呀,保護別人,其實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持戒度的是毀壞,沒有犯戒就沒有毀壞,正如遵守交通規則一樣的我們遵守了就會很安全,如果您想車毀人亡,就不用遵守交通規則了。所以,持戒度的就是毀壞,以戒為師。
布施的方法有很多種,在生活中工作中,一個溫暖的眼神,一句暖心窩的語言,一個善良的微笑都是布施。比如我們施舍東西給別人也是布施啊,用佛法去度化別人開人智慧或者照顧別人安慰別人,使之無憂無忌,這些都是布施。其實布施是來自我們內心那顆施舍的心,悲憫的心,柔軟的心,對世間苦難眾生的感同身受之心。倘若您對眾生沒有發自內心深處的關愛,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布施行為。
比如財布施,如果您只會施舍一些小錢小恩小惠,那這樣的布施如果心中有所求,并沒有真正建立在您心甘情愿的付出,當內心沒有觸動,沒有感化,沒有共鳴,怎么可能放下自己心中的執著而去布施呢?由此可知啊,布施是一個人對他人關愛的外化,是自內而向外流露出來的真正的愛,當您看到一只為生活瀝瀝奔忙的小螞蟻不忍心打擾他,或是看到書上,依依鳴叫的小鳥也不忍心驅趕也不忍心驅趕它,看到陷入苦難中的眾生不忍心不伸出悲憫之手,這個時候啊,您的心就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這都是慈悲心的自然顯現。
眾生即我,我即眾生,眾生樂即我樂,眾生苦即我苦,我與眾生本無差別,所以布施要求的一個最高的境界便是三輪體空,為無相布施,不要執著一個我,再給一個您,我和您是一體的,我自己給自己感什么恩呢?當然這樣的境界不是一日可以達到的,因而需要不斷的修行。
布施本身就是一種修行,是一種圓滿自己成就他人、自利利他的最佳方便法門,他的功德利益之大,因而成為六度之一的布施。
我們看過觀音菩薩普門品,里面記載的一句話非常的深刻,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觀音菩薩為了度化各種各樣的眾生,實現了各種各樣的身份,他對人說人話,對鬼說鬼話,到哪座山唱哪首歌,這都是善巧方便法,她佚名無時不在一個頻道中,觀音菩薩是一個大智慧者。而觀音菩薩卻做到了應機說法,關機踐行。我們在群里我們看到有好的文章,我們可以和大家分享,分享就是布施啊,我們看到別人在誦詩法本圣號,我們可以隨喜別人的功德,有這樣隨喜的心也是一種布施的方法,隨喜別人的功德,就是隨喜自己的功德。慢慢的,您就會變成像觀世音一樣的。人生的完美境界就是來自您有一顆感恩的心、布施的心、和利他人的心,阿彌陀佛!
有人說我很想行布施,可我就那么一點工資怎么行布施呢?其實啊,布施需要的是內心一定豐足才能實現,它不在于您在現實中有多富有,而在于心靈有多窮,因此啊一個人能布施的人是心靈富足的表現,同樣一個千萬富豪卻一點都不舍得布施,他就是一個心靈的乞丐。心為法丸,心生則法生,心滅則法滅,心通則法通。對于這樣的富豪,他只享受過去世種下的福報,而不知道耕種,早晚會成為一個窮人的。
在布施上,有半文為滿,千文為半的說法。他告訴我們,不在乎您布施了多少錢,更在乎的是您的心有多誠,有多大的悲憫之心。有一個故事,說一個貧苦的農婦捐了半文錢,他的功德和福報卻超過了一個隨隨便便捐了千文錢的富豪,就因為富豪不是用心在布施。在心里的布施上,貧苦的農婦其實已經超過了富豪,況且啊,除了布施錢財以外,還有法布施和無畏布施,所以那些總說自己窮而無法布施的人啊,其實是一種借口。一個真正愿意布施的人,他隨時隨地都可以布施,在生活中一點一滴都可以布施。福報要從日常生活中積累,語言布施,微笑布施,舉手投足行為布施,財布施,法布施,渡人布施等等千萬種,只要您愿意,布施無處不在。
布施度的是慳吝,一個人越吝嗇越難布施,所以布施可以破除我執,當您學會了布施,您就是發現自己的貪欲在減少,人際關系在改善,磁場越來越和諧,生活越來越幸福。以為是別人改變了,其實是自己改變了他人,因為自己改變了,自己所看到的一切人事物都是菩薩一樣的,心中對他人充滿了愛。所以心改變了環境就改變了,那些能布施的人其實是真正的智者,反之啊便是真正的愚癡,一個懂得布施的人,他的心量是開闊的,是廣大無邊的,他的心能夠容納宇宙萬物,那宇宙萬物回應他的是什么呢。
忍辱,有人說我被人欺負被人罵心里很難受,忍著。實際上了忍辱不是這樣的一種狀態,它像水流一樣下來,我們打開一個通道讓它流走了,不讓它聚集在這里,走了后什么都沒有。為什么忍辱可以達到這樣一種境界呢?因為您和他不在一個頻道,他根本傷害不到你,就好比他在一樓住,而您在5樓住,他說要打您,可他怎么打你呢?您的思想境界遠遠的超過他,到這種高度的時候,其實已經沒有忍的概念了,你無忍而忍,而這種忍才是最忍辱的最高境界,所以一個真正修忍辱的人,她一定是站在宇宙成住壞空的高度去看待人的一次生命的,她解脫了,超然了,放下了,不會再為雞毛蒜皮的事情耗費精力,不會為一切短暫的因緣和合而執著,他深切的了苦空無常的本意,人在紅塵心在凈土,她的心一定是出離的。因此真正的忍辱者一定既有出世間的大智慧。
另一方面,忍辱的修行還需要我們轉換自己的思維。常言道要想成功需要朋友,要想獲得大成功需要敵人。敵人是什么?敵人乃是您的逆尊上緣,這個人不斷的打擊您,折磨您,不斷的跟您過不去,一直和您在做對,您要把他看作是對自己的鍛煉,是來修煉您的,這樣啊思維的方式在變化。
有一位學佛的師兄,他說去年是龍年,屬狗年的最不好過,我正好屬狗,去年真是流年不利。我們領導不斷給我找麻煩,要蓋房子他不讓,說把債務還清了才能蓋,終于還清了還是不批,要這樣那樣證明,把人家弄得暈頭轉向,腿都跑細了,最后我安慰自己為什么不把這當做一個修行啊?修行本身就在生活中,難道還有脫離生活而有另外的修行嗎?于是我的心態也變了。去年年底我們所有的手續都批了下來。今年我們最大的那塊地呀,房子就可以動工了。
所以呀不要與身邊的人對抗,不論她用什么刀槍劍戟,您都接受下來。有人說這樣你不是傷痕累累,成了篩子了嗎?不會的,你把自己空掉,把自己變成空氣,他能傷害到你嗎?我們都知道一句話,吃虧是福,能吃虧的都是有福報的人,吃大虧得大福,吃小虧得小福,不吃虧沒有福。別人打你一拳,你打他一拳,他踢你一腳,您還他一腳。這么禮尚往來,絲毫不吃虧的人怎么能積德修福呢?德土太薄,就載不起大福報。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可以讓你真正過不去的,唯一過不去的就是你自己,是自己給自己障礙,自己給自己難受,只有自己能傷害到自己,所以自己才是最大的敵人,修行的意義就是要化敵為友。把這個敵人轉化過來,成為和我一個陣營,一股力量,一種方向,這樣就非常強大了,所以呀別人給我們的傷害,只要我們把它放空不接受就不是傷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