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寶飯
糯米爛糊,像一口半透明的痰。入口即化,第一次被我用作貶義。豆沙沒有紅豆味,全是假甜,甜到發膩,膩完口腔里一股塑膠氣,像吃了3個芭比娃娃。果脯和蜜餞一入嘴,仿佛看到地下作坊里女人打開腌漬桶,麻利地去掉桶緣上的霉菌。而我正在嘬她的手指。唾液很快染了色,舌苔上紅紅綠綠,像股市大盤。
蘭州拉面
碗小湯少,粗細不勻的面條泡在淺湯里,留一半面身裸露在空氣中,干癟枯萎。下半身卻浸泡在粘膩的油湯里,極速漲大。薄如廁紙的牛肉片,一片兩片三四片,全憑老板娘興致。運氣好的話,還會附送幾粒夾生的面疙瘩。
餛飩
皮爛如泥,內陷嚼之無物,肉粉色,膏狀,吃不出是豬肉牛肉羊肉,還是人肉。用筷子輕擠,肉粉膏里還能滋出奶白色的油,像極了嘔吐物。這種餛飩吃上10只,不死也癡。
肉醬意面
面差一口氣。三不碰,掛不上汁,繞不上叉,附不上盤。像一團皮筋,卷一卷勉強抱團,沒幾秒又自動綻開。醬比水稀,淺猩紅,像被稀釋了的姨媽水。沒攪勻的地方,漸變色,需要手動攪開。肉醬是午餐肉剁的,含在嘴里,我仿佛吃出了淋巴病變的味道。
可樂
最難喝不是沒氣,而是大夏天沒喝完,露天放著,跑了氣又被烤得滾燙的時刻。一種把咳嗽藥水,兌水,加糖,煮開,再暴曬三天三夜的味道。迎著烈日一口氣喝下,感冒瞬間好了,骨骼倍感清奇。
鯽魚湯
媽媽說,要收刀口,要喝鯽魚湯。醫生說,手術后,不能吃熱食。于是我被迫喝了三天,冰鎮鯽魚湯。你很難想像這是怎樣一種腥甜。即便老爸用盡蔥姜蒜大料茴香桂皮辣椒,去腥也只是一種美好的愿景。沒了溫度,靚湯就是一碗貼著QS標志的泔水。
泡面
硬座33小時,在吃了老壇酸菜面、吃了紅燒牛肉面、吃了鮮蝦魚板面、吃了香菇雞腿面、吃了辣白菜面、吃了三養火雞面之后,下一碗泡面,最難吃。
蓮霧
每一次吃蓮霧,都和他在一起,每一次都甜。他不告而別后,每一次吃蓮霧,都需要鉚足勇氣,因為每一顆都生了蛆。
早年看張春的“各種普通食物最好吃的時刻”,饞出了生理反應。其實難吃,也是一種生理反應,順著舌苔上的絨刺,直貫入心,不需要也沒時間,動用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