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難以逾越的河流,那么,我們可曾想到過去擺渡?如果,我們的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那么,誰會是我們靈魂的擺渡人呢?英國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爾的小說《擺渡者》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
在最美的時候遇到了最美的你
克萊兒·麥克福爾是英國文壇備受矚目的實力作家。她的作品往往在出其不意的情節架構中飽含感人至深的真情,貫穿著人性思索和人性獨白。
《擺渡者》是她最著名的作品,一舉摘得多項世界文學大獎,版權銷售33個國家,是令千萬讀者靈魂震顫的心靈治愈小說。度娘中如此評說,“作者從少年人的角度洞悉人性的溫情,通過男女主人公的所見所感,道出所有人對親情、友情和愛情終極幸福的向往。”
人到底有沒有靈魂呢?人死后究竟會發生什么?人死后會不會未知世界里重生自己?人們對這些問題一直充滿了好奇,也一直在不停地探尋著。這也給了麥克福爾創作的靈感。在希臘神話中有冥府渡船人故事:希臘神話中,卡戎是冥王哈德斯的船夫,不僅在冥河上擺渡,還肩負著分辨來到冥河岸邊的是死者的亡靈還是不應進入地府活人的任務。這樣太多靈異的傳說又給了麥克福爾創作啟迪。擺渡人崔斯坦的形象就應運而生了。而小說的女人物迪倫形象,又來于身為中學老師的麥克福爾自身。
于是就有了這樣一部令人激奮、恐懼、溫暖的小說,就有了一個史詩般的動人故事,它,回歸人性,引人深思。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邂逅書中的1%,我采擷它們獻給我的朋友!
1、時間一直向前走,沒有盡頭,只有路口,擺渡人,渡的是你,留下的是我,上岸的人各奔東西,完結每一段不得不完結的關系。
2、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的靈魂擺渡人?
3、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
4、每一個靈魂都是獨特的,都有各自的美德和過錯。
5、我因為你而存在。
6、世事如書,我偏愛你這一句,愿做個逗號,呆在你的腳邊。但你有自己的朗讀者,而我只是個擺渡人。我們都會上岸,陽光萬里,到哪里都是鮮花開放。
7、 你的身體是你心像的投射,你的心里越陰郁,夜晚也就越黑暗。
8、你之所以相信一個人說的話,是因為他說了你想聽的話。
9、有時候遺忘比記住要好得多。
10、有時候必須要殘忍,有時候為達目的真的可以不擇手段。
11、當靈魂休眠的時候,我敢肯定它們得到了片刻的平靜和安寧。
12、每個人都要穿過他們自己的荒原。
13、 不是所有的往事都很美好,也不是所有的回憶都應該被留下。
14、 失去了你愛的人固然悲傷,但失去了不愛你的人,又有什么好可惜的!
15、 我沒有要贏,我只是不想輸罷了。
16、 回憶永遠站在背后,你無法拋棄,只能擁抱。
17、臨走,她說替我好好為了明天活著,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她走后,他再也沒有了明天。
18、有人說,緣為冰,我把它抱在懷里,冰化了,緣分也沒了。
19、能一起吃火鍋的人,一定是一個世界的。
20、對他來說,并沒有失去什么,只是多了一段人生。
21、所謂魔鬼的天梯,就是一條毀滅自己的路。
22、都說幸福的人從來都是早睡,晚睡的人從來都不幸福。
23、抓的越緊,反而消失的越快。
24、我熬夜成癮,卻換不來你一句晚安。
25、我發現自己一直在河里,從未解脫。
26、我是一個沒有明天的人,但我希望每一個人都有明天。
27、你有你的朗讀者,而我只是一個擺渡人。我們終會上岸,無論去到哪里,都是陽光萬里,鮮花開放。
28、彼岸煙波流轉,可有人尋我。對岸繁華三千,可有人渡我。
29、我知道我不是他的明天,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把他送到彼岸。
30、每一個落水者都會經歷四個階段,我來了,我累了,我好了,我走了。
31、我依然懷念過去,可是不再留戀。
32、真正適合你的不是一個傷人的冰塊,而是一杯溫暖的熱茶。
33、十年太長,很多事都可能改變;一輩子太短,一件事也可能做不好。
34、約好的,一旦相逢,天昏地老。
35、她的遺物很少,而我也是其中一件。
36、離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遠。
37、夕陽真美,幸好沒有死在昨天。
38、人生在世,就是一場不斷去送死又不斷重生的游戲。
39、有些喜歡,就是麥田里曾降臨過的風,只有當事人明了,而這世界假裝沒發生。
40、每人都是個半圓,去找到那另外一個半圓,你們可以嚴絲合縫拼起來,變成一個整圓。然后你們就可以滾了。你永遠無法與我擦肩而過,因為我藏身在全世界每一首情歌里。
41、其實吃什么無所謂,身邊坐著誰才是最重要的。
42、你說我是你的擺渡人,讓你學會面對愛和恨!
43、白天你的影子都在自己身旁,晚上你的影子就變成夜,包裹我的睡眠。
44、原來兩個人肩并肩坐在一起,也會走散。我們這間,永遠隔著一條河。
45、當我們直面生存、死亡與愛,哪一個會是最終的選擇?
46、他穿越生死之間的帷幕,來到人世間只是為了和她在一起。
47、有了你,黑暗不再是黑暗。
48、真正愛你的人,會一直等你。
49、有時候遺忘比記住要好得多。
50、生存、死亡和愛,哪一個是你的選擇?
51、當靈魂休眠的時候,我敢肯定它們得到了片刻的平靜和安寧。
52、每一個靈魂都是獨特的,都有各自的美德和過錯。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讀一部作品,讓文字從心底流過。
小說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敘述的是15歲的單親女孩迪倫,逃離了令她厭惡的學校,逃離了喋喋不休的母親,孤身一人勇敢地踏上一列火車,去尋找生父。不料突發交通事故。當她爬出失事殘骸時,卻發現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眼前盡是一片荒原。在荒原不遠處的山坡上,看到了男孩崔斯坦,于是她與他一起同行。后來崔斯坦向迪倫表明真相:“你已在事故中死去,我是你靈魂的擺渡人,帶你穿越荒原到達另一個世界。”迪倫知道自己死去的消息,沒有過度悲傷,反而很鎮定,接受了這一事實。在荒原中,崔斯坦拼命地保護迪倫的靈魂安全,鼓勵迪倫穿越大峽谷,趟過如瀝青一般的湖水,順利地帶她到達邊界線。兩人的情感在荒原的路程中慢慢變化,直到最后愛上對方。但是,這位經驗豐富又勇敢無畏的靈魂擺渡人,在命運面前,他深藏起對迪倫的情感,選擇了屈從于命運的禁錮和擺布。因為他知道,他和迪倫是不同世界的人,永遠也不可能在一起,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讓她踏過邊界線,回到屬于她自己的世界,而他也繼續在荒原里,擺渡一個又一個的靈魂。
這是小說的第一部分,我們可以說是第一次擺渡:崔斯坦成功保護了迪倫靈魂避免受到魔鬼的傷害,將她成功地擺渡到屬于她的世界。在這個部分里,迪倫由先前膽小懦弱、逃避現實、渴望被愛的小女孩變得勇敢無畏、直面現實、敢愛敢恨的姑娘,實現靈魂的超度。崔斯坦,這位成功的靈魂的擺渡人,成功擺渡了迪倫,卻如何也擺渡不了自己。
第二部分,迪倫走過來分界線,回到屬于自己的世界,然而再也見不到崔斯坦使她萬分的痛苦。于是,堅強的迪倫冒著重重的危險,回到了荒原,尋找崔斯坦,追尋自己的愛情。當他們兩人在安全屋相見,迪倫要帶崔斯坦回到自己的世界時,崔斯坦卻猶豫不決。最后在迪倫的堅持下,迪倫帶崔斯坦平安的到達火車失事的地點,回到起點,回到了現實。
這是小說的第二部分,我們可以說是第二次擺渡:在這一部分里,崔斯坦,猶猶豫豫、徘徊不定,像極了第一部分的迪倫;然而迪倫不厭其煩地鼓勵崔斯坦,使他打破荒原的禁錮和自己的法則的忌憚,與她一起返回人世。這一次,迪倫是靈魂的擺渡人。
我想,是不是可以這樣說,擺渡了別人,也擺渡了自己。崔斯坦,這位靈魂的擺渡人,成功擺渡了迪倫的靈魂,曾如何也擺渡不了自己;然而未料到,他成功擺渡了靈魂的迪倫,卻又成功了擺渡了崔斯坦。而迪倫,成功擺渡了崔斯坦的靈魂,但也拯救了自己和崔斯坦的生命,還拯救了他們的愛情,甚至也可說,也擺渡了自己。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
風過留痕,雁過留聲。讀一本書,我們總會有所思有所感。讀書留痕,才不負一本書的深情。
讀了《擺渡者》,我一直透過兩個鮮活的靈魂種種表象,想觸摸他們的靈魂。
讀迪倫。一個15歲的女孩,生活在單親的家庭里,母親窮的喋喋不休,埋怨呵斥,嘈雜而紛亂,缺少理解,缺少親情,迫使她想逃離;一個15歲的女孩,處在充滿冷漠壓抑的學校生活中,老師的不通人情的要求,同學“鴿子”大衛麥克米蘭的作弄猥瑣的哂笑,好友凱蒂的離去,缺少尊重,缺少友情,迫使她想逃離。
逃離是一種尋找。她在尋找什么呢?她的靈魂是沒有家的,沒有愛情的,是漂泊無依的,深處,是孤獨的。
于是,她想到逃離缺少愛的家,逃離缺少愛的學校,她想到她的父親,想到去見她的父親。而一場交通事故,給了她一個另類世界的尋找,遇到了她生命乃至靈魂世界里最為重要的人,靈魂擺渡者崔斯坦。在崔斯坦的引領保護中,她感受到善良,感受到家的溫暖,感受到磨礪中美好的愛情,感受到戰勝魔鬼的堅強。她的靈魂變得堅強,變得溫暖,變得芬芳。她長大了,她變得堅強勇敢,她變得敢愛敢恨了。最終,她帶著崔斯坦穿過原野,回到起點,回到人世。
最終,她找到了家的溫暖,她找到了愛情,她的靈魂是溫暖的,她的靈魂不再孤單。
讀崔斯坦。他是一個靈魂的擺渡者,他就是擺渡著許許多多靈魂得以上天堂。命運禁錮著他,法則左右著他。他的存在只是無數靈魂擺渡的需要。無數個靈魂的自私冷酷,使得他也冷漠。遇到了迪倫,他被迪倫渴望友情渴望愛情渴望家的溫暖深深地打動著,他內心的本真被激活了。但他又囿于法則和命運,只好保持平靜甚至是冷漠。但在迪倫的鼓動下,他變了,他不再禁錮自己的情感,他不再顧及命運和法則,他在理智和內心糾結中選擇了內心,選擇了愛情。
其實,崔斯坦的靈魂是也孤獨的,甚至是冷漠的,是否可以這樣說,他的靈魂也是在尋找著溫熱,尋找著愛情,尋找著家的感覺。而最終,迪倫靠他的靈魂擺渡尋找到自己想要的,迪倫又擺渡了他,使崔斯坦也找到了靈魂的歸宿,找到了隱藏心里的被壓抑被囚禁的情愫,找到了他想要的。
讀麥克福爾。前面說過,迪倫的形象取于她自己。迪倫的所思所感所愛所恨所棄所求,都是麥克福爾意愿的再現。紛繁蕪雜的世界里,總有許多的不如意。而作為蕓蕓眾生,就有著種種的希冀和需求。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他的需求層次理論中,就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只不過,人們的需求,有多有少,有低有高,有隱有顯。
麥克福爾也有自己的希冀和渴求,只不過,她的需求更隱性,更深些。她觸及了人的靈魂層面。她想通過這部小說,告訴我們什么呢?
其一就是愛情的偉大。
是什么擺渡了迪倫?是愛情!迪倫靈魂的擺渡中,從荒原走向邊界,就是愛情的朦朧到愛情的初生到愛情的覺醒到最后愛情的噴發,就是愛情的偉力使然。愛使得她能戰勝靈魂擺渡之路上的妖魔鬼怪,愛使得她能重回危險毅然決然。
是什么擺渡了崔斯坦?是愛情!崔斯坦靈魂的擺渡中,從荒原走向起點,就是愛情的召喚,愛情的驅使,也是是愛情的偉力使然。愛使得他能擺脫勝靈魂擺渡之路上的命運和法則的禁錮,愛使得他能跟從迪倫重回人間。其實崔斯坦聽從的就是愛!
愛情是偉大的,愛情能治愈一切。如果你的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什么會是你靈魂的擺渡?那就是愛情!
其二就是回家的希冀。
每一個人都有戀家的情結。
迪倫的離家找父,其實就是想回家,回到充滿溫馨充滿理解充滿關愛的家。而現實呢,那個嘈雜殘破沒有愛的溫暖的家,不是迪倫要的家,那個不被理解和尊重甚至還帶有侮辱的學校,也不是迪倫要的家。迪倫找父,其實就是逃離,其實就是去尋找自己要的家。一場交通事故,讓她的靈魂到了荒原,遇到了她靈魂的擺渡者崔斯坦。而崔斯坦的一路呵護,給了她一只拉扶的手,給了她一個依靠的肩,特別是崔斯坦那憂郁的藍眼睛給了迪倫戰勝一切魔鬼的強大意志力。這些固然是愛情的力量,但可以說家人給的鎮定和勇氣,家人給的關愛和溫暖。這就是家的魅力。這就是迪倫過往中不曾有過的家的感覺。也是她所需要的家的溫馨。也正如此,荒原中一件件的安全屋,就是家,雖說破,但它們安全安心溫暖寧靜。過了邊界到了天堂的迪倫,也是到了家,但是沒有崔斯坦的家,不是溫馨的家,至少是一個不健全的家,不是迪倫想要的家。于是,她又回到了荒原,尋找崔斯坦。帶著崔斯坦,打破種種的羈絆,回到現實的家。迪倫尋父歷程,靈魂的擺渡歷程,實際上是找家、回家的過程。
如果說迪倫這樣一次意外的經歷是找家回家的話,那迪倫對崔斯坦竭力的鼓動和引領,并帶著他回到起點,回到人間,其實就是迪倫將一顆迷失在混沌世界的孤苦的靈魂喚醒,并帶著它找到家,找到了歸宿。
家是心靈的港灣,是精神家園,是靈魂的棲息地。不管你是多么的顯赫,多么的富有,不管你多么的英豪,但總有一天,你必回家!回家才能能讓你的一切圓滿如意,才能讓你的靈魂安然有依。家是神圣的,回家能治愈一切。如果你的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什么會是你靈魂的擺渡?那就是回家!
其三就是救贖。
耶穌基督為了救贖世人,甘愿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以自己的寶血洗凈世人的罪。
那么,崔斯坦,幫助迪倫穿過荒原,避免迪倫的靈魂免遭魔鬼的毒手,護著她的靈魂到了天堂,這是崔斯坦對迪倫靈魂的救贖。而迪倫因和崔斯坦混沌世界與天堂相隔,為了愛情,她決然又邁入荒原,尋找崔斯坦,鼓勵他和她一起回到出事的起點,回到人間,這是迪倫對愛情的救贖,也是對生命的救贖。
《擺渡人》,這本靈魂治愈小說,它通過天馬行空的故事,引導讀者對現實社會、人類自身進行探索,對社會和人性的進行反思。
強者自救,圣者渡人。我們不是圣人,無論我們孰強孰弱,都會有靈魂的擺渡,都會有自我的救贖和對別人的拯救。救贖別人,就是救贖自己。
如果說,我們的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那么,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還是去讀讀《擺渡者》吧,你一定會獲得你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