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外出,下午乘一號線地鐵回家時去了趟中山公園,目的兩個,一個是看圓明園坐石臨流蘭亭的八根石柱,二是嘗來今雨軒茶樓的冬菜包子。
來今雨軒茶樓:
深紅色的桌椅、書架、房梁,錚亮透著光,古色古香,給人厚重有歷史感。
據查:它建于1915年,是著名的茶樓和飯莊,民國時期是近代社會名流如魯迅、老舍、張恨水、林徽因、徐志摩、巴金、葉圣陶、朱自清……聚集之所。
現在來今雨軒飯莊已搬到公園西門附近,停業整修多年,以前主營紅樓宴,也經營川菜,包子是他們的茶點吧,一直都有。
茶樓還在原址公園東南角,緊臨故宮,據服務員說,今年四月才開業,問他是因疫情原因嗎?他說不知道,他是4月20日開業時才來的。
茶樓二層正在布展,過段時間應該有展覽,問服務員什么展,他們說不知道。
我在店里吃了一個包子,個頭夠大,樣子比正常包子高出一頭,味道還行,感覺肉肉少點,打包了幾個回家,估計老公沒吃過,因冬菜是四川的特產,算醬菜類吧,北京人應該沒吃過這類東西。
冬菜雖不是泡的泡菜,但需要用泡菜壇進行發酵,而且放幾年的更香、更好吃,有點像酒,窯藏幾年的感覺。小時候買冬菜就有點像北京人去趙府街買醬菜一樣,用盆放在小賣部桌子上敞開賣的,所以對我來說沒什么稀罕,但對北方人來說估計很少吃,不過我也是第一次在北京吃到冬菜包子,這包子餡是炒熟后再包的,所以包子蒸熟后餡是散的,不是生餡包的一砣。
餡挺多,一個包子有貳倆多,肉有點少哈,有空我自已在家包點,餡我會弄,但幹皮兒我有點差,哈哈,做面食少的原因。
蘭亭:
這里就是圓明園“坐石臨流”蘭亭中的八根柱子,圓明園被毀后,1917年這幾根石柱移到了這里,后來中山公園仿蘭亭建了這個亭子。
“蘭亭八柱”上所刻的是我國歷朝書法大家柳公權、虞世南、楚遂良、董其昌、馮承素及乾隆皇帝臨摹的《蘭亭集序》帖。
中山堂
社社稷壇的五色土:表示金木水火土。
槐柏合抱
習禮亭:原址在正陽門內兵部街鴻臚寺衙門內,是明、清兩朝專為初次來京的文武官員、少數民族首領和附屬國貢使等演習朝覲皇帝禮儀之用,故名習禮亭,亦稱演禮亭。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鴻臚寺被焚,此亭幸免,不久英軍強占鴻臚寺做操場,清政府被迫將習禮亭遷至戶部街禮部衙門院中,1915年4月移建此亭到中山公園。
塘花塢
水榭
長廊
格言亭,亭子上的字全都磨沒了
游船碼頭
愉園金魚展
隔著護城河看故宮角樓
古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