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2113 字 | 建議閱讀 4 分鐘
文 | mickjoust
最近,我有點浮躁,原因是因為不斷的切換狀態,讓自己有的身心俱疲了。
但是,當我重新燃起該做點什么時,內心的火焰比我想的要燒得更猛烈一些。
或許每一件事的出現,都有預先的鋪墊和歷史背景原因等諸多因素,我可能只是看見了眼前的一些東西,忘記了過去造成現在的過程才是最大的影響因素。
所以,從零開始,從現在開始,并不晚。
1.
說到浮躁,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的內心已經越來越浮躁,越來越靜不下來了。
我們整天看著手機,了解這個熱鬧的世界,卻始終找不到自己內心的一點點平靜。
我們每天追求著各種外部的刺激,想著這樣總能多一點快樂,可為什么卻越來越覺得焦慮和煩悶?
即便我們一個人獨自靜坐下來時,想要好好閱讀一本書,卻始終也讀不進去,難道真的被手機改變了閱讀習慣?還是說我們并沒有找到讓自己靜下來的好辦法?
實際上,有一個辦法能讓我們的內心短暫的平靜一下,那就是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研究深入一點。
換句話說,當我們想著要研究點什么的時候,心慢慢就能跟上這份寧靜了。
讀過《斷舍離》的你,一定都知道那句著名的話,不是我們的心靈改變而讓行動改變,而是行動的改變讓心靈慢慢跟上來。
所以,除了外部的不斷刺激外,我們還可以用這個最簡單不過的方法來讓我們內心進入平靜時刻。
2.
但實際上,我們可能還是太理想了,從各種統計調查中,我們可以發現,現在我們可能更不喜歡研究點什么了,希望的是別人給我們提供解決方案就好。
最近短視頻越來越火,身邊的人都會說,看了短視頻,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先不說這里面學到的東西有多少是有用的,光是這種行為本身,應該是以后逐漸流行的一種趨勢,因為人天生更喜歡畫面動態的信息。
對于靜態的信息,卻需要克服層層心理防線才能做到,比如,閱讀。
然后,這樣的做法只不過是一種尋求外部的刺激的做法,內心卻常常是因為不安和恐懼才去做的。
像買買買,玩游戲,錄視頻,都是這樣的行為,如果這樣做的初衷只是為了讓別人投一點注意力給自己,那可以算是成功的。
但卻只會讓內心越來越浮躁,因為獲得變得越來越容易,也就越來越不珍惜。
這就是沒有研究一件事的精神,現在很多人都只不過是簡單的伸手黨,而那些真正厲害的視頻作者,他們背后所付出的艱辛,他們根本不可能知道,甚至認為特別的簡單容易。
說句不好聽的話,除了吃喝玩樂,沒有想過能通過研究一件事來增加自己的快樂,即便是吃喝玩樂本身。
他們想要世界帶給他們內心的平靜,卻常常被外部世界影響到越來越不平靜。
于是,慢慢的也靜不下心,越來越浮躁,要求也越來越高。
到底該怎么才能獲得內心的短暫平靜?
3.
方法很簡單,就是去研究點什么。
換句話說,就是保持多一點的好奇心,不斷的探索這個豐富的世界。
道理聽上去都很簡單,但是離真正做到,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
具體方法有三個——
1、保持對自己的適度刺激
喬布斯曾說,保持愚蠢,保持饑餓。
我認為這是一種經歷了風雨后得到體悟的一種很高的境界。換句話說,道理是很容易理解,但是能做到這樣的程度,需要經歷累月的練習。
不管是保持自己對自己感興趣事物的好奇心,還能在實踐行動中隨意調控,因為自以為是才是人的常態。
比如,有多少人在學校畢業后還在不斷讀書,認真學習,要求自己不斷提升的?
大多數人,很多時候都會在提升到一定階段后,對自己開始滿意,開始自鳴得意,而忘記了繼續成長。
而有時一點的刺激,還不能滿足,需要加大強度的刺激才行,而自己的能力卻不足以得到更多的刺激。
2、研究點什么。
在研究的過程中,你會發現自己的內心會有很多收獲,心理學研究已經證明,人的快樂來源有兩種,一種來自于對欲望的直接反應,也就是我們說的外部刺激,另一種則是內心的滿足感。
獲得內心的滿足感,相比刺激來得要更慢,但是會持續長久。
這也是為什么,但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做成一件事后,我們所獲得喜悅,有時遠遠超過了做這件事帶給我們的外部刺激,當然有時也會兩者兼得。
而研究點什么,就是成本最低的獲得滿足的好方法。
不管是研究自己的內心,還是研究運動健身,更或者是知識上的不斷擴充,都會帶給我們內心的寧靜,同時讓我們有更多的滿足感。
3、慢下來。
有了方法,當我們不斷練習著去做的時候,我們就會不斷慢下來,而我們就要用這個慢來滋養自己。
現在我們都更喜歡說什么都要快,卻忘記了在快的同時,慢的重要性,這里說的慢并不是說做事情越慢越好,而是一種能從快中抽離出來,找到慢的狀態。
而這個慢也能讓快變得更快。
胡適先生就說過,越是聰明人越要用笨辦法,這句話我現在認為要這么理解,聰明人更容易信任大腦,而忽略一些重要信息,用看似笨的辦法,強迫高速運轉的大腦慢下來,會讓大腦真正的得到訓練。
而這個短暫的慢,是把身心統一起來的過程,人腦雖然看似沒有計算機速度快,但大腦聯系知識的能力卻比計算機強幾萬倍。
而我們要做到就是讓自己的大腦多一點這樣的養料,讓快發揮作用。
持續踐行
現在,我們總是說什么都要快,好像只要是最新的東西,總能解決所有問題一樣。
而實際上,老辦法同樣好用,關鍵要看我們怎么去用。
這也是很多人常常靜不心的原因,每天都想做好所有事,不敢從做好一件小事開始,結果到最后,沒有任何一件事做好了,這部,現在已經是第二個季度了,還有人問我什么時候該開始行動?
你說呢?
歡迎留言,期待你的行動故事。
持續踐行,我們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