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看微博,見某零零后說的是:“那些八零后、九零后的中年大媽.....”另外,馮唐前幾天寫了篇“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人”,于是我打了后面這些字:
一
智齒早就該拔掉,怕疼拖了一年,直到上一次發炎連續疼了一個月,疼到失眠,才下決心去醫院拔掉。一個人去校醫院檢查、一個人取藥、排隊,交錢。
躺下以后,鐵錘敲擊牙齒的陣痛,一下一下,錐心的疼,任由一個陌生人叮叮當當的鑿,不能發出聲音,只有眼淚不受控制的往下淌。坐起身來的時候終于深吸一口氣,跑到廁所哭到失控。像做了一場噩夢。
拔完以后,嘴里還塞著棉花,腫著眼睛,也還得硬著頭皮口齒不清的問路。這樣的時候其實是意識不到孤單的,那種被要處理的事情推著走的意念,以及劇烈的疼痛讓人忘了顧影自憐。
那些做之前以為是很困難的事情,真的做起來,很快就會撐過去,只是事后不宜多想,越想越會心生孤獨,越想越脆弱。
二
聽情歌,卻不知道應該想念誰。如果可以,我想把往前10年遇到的所有男生都忘掉。我深刻想念的人也許覺得我無足輕重、不堪一提,我一個人悲春傷秋,多沒勁。我還年輕,沒與人經歷過風雨,所以也沒人足夠值得少點對感情的念想,總不會錯的。
節假日、周末,早上醒得很早,到食堂吃一根油條,一碗豆漿?;貋砜磿?,偶爾看篇散文,有時候也聽聽喜馬拉雅。順帶著燒水,泡茶喝。衣服一件件取到陽臺上手洗,把平板放在大理石上面放李榮浩的歌,跟著節奏洗衣服,聞著洗衣液的香味,覺得生活待我還不錯。
三
生病時及時去醫院檢查,而不是一拖再拖。感冒時把身體放在第一位,早點睡覺,多喝水、多穿衣服。每日認真清潔,保持心情愉悅。很簡單,但是也真重要。
初中時有兩個語文老師,面目甜美,身材標致,聲音清脆好聽,扎著高高的馬尾辮,笑起來眼睛里像綴了星光。她們是我心里對長大的所有美好的假設。昨天在學校公眾號里看到了她們現在的照片,剪了短發,沒化妝,身材有點臃腫,笑起來神采有些疲乏,名字后面多了主任兩個字。
說實話,我看到她們稍稍有點焦慮。我問自己,再十年后,我在零零后眼里是什么樣子。
四
馮唐在“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人”里寫到的最后一點,不要鄙視和年齡無關的人類習慣,我好喜歡。他說:“保溫杯也可以不泡枸杞、也可以裝一九七一年的單桶威士忌,仗著保溫杯和賤也可以走天涯?!蔽乙膊惶澷p馮唐談姑娘時的那種腔調和口氣,但還是擋不住喜歡他“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里”的甜美意境。
那些把泡好的茶、冰鎮的酒、噼啪的可樂裝進保溫杯的人,有他們遮遮掩掩的細膩和朝氣,像春天里泥土下彎腰探出了半個頭的那種嫩黃的芽,品質有時候也代表著鮮活和青春。
老一派的東西,比如佛珠、旗袍、菖蒲、太極拳,這是中國文人自古以來的生活習慣,不在年齡,在于優雅的心。而沉淀千年的文人品質永不過時、永不老套陳腐。
本就不是一個語系的人,越是追逐潮流的東西越會顯得狼狽。這種狼狽有點像春晚為迎合年輕人的口味硬生生加入的流行詞,年輕人不覺好笑,上了年齡的人又不知道在說什么。該怎么說話就怎么說話,不奉承、不迎合,歸根結底,對自己的語言體系自信一點。
五
忌矯情。畢竟人到“中年”了。五分的疼,就讓它疼五分,不要因為這疼在我身上,就把它想象成七分。目光放長遠一點,也就不疼了。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