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家清供》,作者林洪,是南宋一部重要的烹飪著作。“山家清供者,鄉居粗茶淡飯之謂也。”書中記載了大量以家蔬、野菜、花果等為食材的素食食譜,每道菜肴取名往往文雅而富有靈氣,如“碧溪羹”、“藍田玉”、“撥霞供”、“山海兜”之類。
? ? 人類社會似乎一直有以“花”為食的飲食記錄,近到現代社會,每到春分好時節,滿樹嫩黃槐花懸掛枝頭,那種淡而有韻致的清香吸引人們烹制出如“槐花煎餅”“槐花飯”之類令人神往的季節美食。《山家清供》中亦有不少菜肴取材自鮮花,經一定工序調制,便變成清香撲鼻,滿是雅韻的文人佳釀。
梅花湯餅
初浸白梅,檀香末水,和面而作餛飩皮。每一疊,用五分鐵鑿如梅花樣者,鑿取之。侯煮熟,乃過于雞清汁內,每客止二百余花。
將白梅花與檀香末水(與堿作用類似)和面制成餛飩皮,再用專用的梅花鑿壓制成梅花瓣狀,煮熟過后用清雞湯作湯底,每客只能食二百朵梅花而已。這道菜類似于梅花面皮湯。
蜜漬梅花
剝白梅肉少許,浸雪水,以梅花釀醞之,露一宿,取出蜜漬之,可薦酒。較之掃雪烹茶,風味不殊也。
剝一些白梅花,浸泡入雪水中,醞釀發酵一晚上。取出來用蜂蜜浸漬,之后可以與酒參兌。與掃雪煮茶的風味比較,一點兒也不遜色。
湯綻梅
十月后,用竹刀取欲開梅蕊,上下蘸以蠟,投蜜缶中。夏月,以熱湯就盞泡之,花即綻香,可愛也。
十月以后,取出將要綻放的梅花蕊,蘸取蜜蠟,放入蜂蜜罐。待到夏月,在茶盞中用熱水浸泡,花蕊立即綻放并吐出幽香,分為惹人愛。
梅粥
掃落梅英,揀凈溪之。用雪水同上白米煮粥,侯熟,入英同煮。楊成齋詩曰:“才看臘后得春曉,愁見風前作雪飄,脫蕊收將熬粥吃,落英仍好當香燒。”
掃起落下的梅花,挑選并洗凈。用白米兌上雪水煮粥,等到粥米熟了之后放入梅花一起煮。
粗樸的飯食,因有了文人的雅趣而變得有趣,以花入食,淡雅,清香。面湯摻梅瓣,粥米與雪烹,清酒有花釀,茶湯有冬香。千年前人們的溫暖瞬間也就是這么簡單溫馨。字里行間,句句讀來都是會心一笑,滿心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