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遲滿足感的當下意義,更新了過往的哪些認識,未來要如何更好地做到自律?
老師課上的通過回聽,提取出來對自己最核心的內容是:
1.核心觀點:推遲滿足感是在重排痛苦和快樂的順序。從情緒的困擾中解脫出來。也就是讓小我先痛苦,后快樂。也就是推遲了小我的滿足感。
2.三區理論:進入學習區必然遇到問題。必須有個信念:今天的坑是明天的護城河。只有這樣,才會真正的成長。這個是關鍵階段:自律發揮能力所在。
1.結合老師課上說的內容,一直在想,推遲滿足感對我當下的意義。其實也就是,先找到現在需要面對的問題。比如說:看一本母嬰類別的書,看到一半以后,因為工作原因,一直沒繼續看完。那么,對于這個問題,推遲滿足感應該是什么?基于這個問題:?
直面現實:書看一半,沒看完。
承擔責任:看不完的話,可能對孕期寶寶的各類表現和心態不夠了解,將來會影響到寶寶的順利出生;這個是準媽媽必須承擔的責任,準媽媽畢竟希望能順產。
承諾改變:堅持每天看15分鐘內容,把這本有趣的書給閱讀完成。
采取行動:每天晚上9點30以后看15分鐘。
那么,使用工具表的辦法來分析這個問題,推遲滿足感到底的意義是什么???一直在想,閱讀以后的推遲滿足感,到底應該站在哪個方面上來處理呢???邊寫邊思考,覺得其實還是缺了一個獎勵。所謂的獎勵,就是滿足感,小我大我的滿足感。所以,這個問題的本質,應該是在面對問題時,還需要設立一個獎勵目標,當然不能物質化,而是應該對成長有幫助的獎勵目標。也就是自己的人生勛章。這個是被閱讀問題困住的例子。
所以,這次寫作業,是站在剖析自己的角度來看。畢竟就是奔著解決問題來的。其實這不單單是一本書閱讀的問題,而是整個閱讀的問題;雖然明知道閱讀能給自己帶來進步,但是依舊因為各類意外狀況而造成的拖延狀況。這個疑問,其實會一直貫穿我整個訓練營里,因為必須反復把這個問題解決掉,自律問題就可以徹底搞掂。
2.過往的時候,即便是參加了其他訓練營,但是依舊有被自律困擾;一直被誤導其實自律應該就是自控力,應該就是對自己意志力的一種操控。這個坑,反復掉,反復爬,就是楞沒爬出來,這個是思維錨點沒處理好。所以,更新了處理問題的重點,就找到自律的所在了。why?因為自律是問題在未解決的階段最關鍵的工具。也就是前面老師提到的核心:自律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也就是它能推動你把所有的問題給解決掉之前的那個步驟。只有知道問題所在,才能在關鍵階段用自律來協助自己來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成長起來。
3.推遲滿足感的問題,老師提到的是因為滿足感最初會滿足的就是那個傲嬌的小我,而傲嬌的小我是大部分由負面情緒堆砌而成,正能量太少。只有把滿足感推遲,讓大我也就是理性的本我出現,進行一個合理的分析,并且結合各方面的資源做出主動選擇,才是最棒的。因為此時,痛苦和快樂進行了重排,有種苦盡甘來的感覺。想想,大部分的修行者都是通過這樣的重排,才收獲了真正的自悟吧。
其實課上的內容,何止這么一點點的干貨啊。可是對于自己來說,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本次的感受先寫出自己最深刻的部分,再逐步深入,逐點擊破便可。所以,本次的感受,先寫出這一部分的內容吧,雖然沒辦法和那些大神們PK。但是,自己的成長,一點點的擊破,一點點的成長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