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概是腦神經有點錯位,把本該用在學術研究上的那股好奇勁兒,都用在了琢磨喜歡的人上面。
我喜歡搜集跟他有關的一切信息,當然是在不影響他的情況下,大到他是哪個學校畢業的,學什么專業,小到他習慣穿那個牌子的衣服,訂哪家的外賣,說什么口頭禪。
每次像狗仔隊一樣撿了一點小道消息,就要歡呼雀躍個半天,惹得我閨密360度沖我翻白眼,直呼變態。
不過想想,他本人又不知情,沒有收到絲毫困擾,稀里糊涂多了一份祝福,而我卻因此動力滿滿,何樂而不為呢?
上個學期,因為一次活動認識了一個學長,做事情落落大方,性格也幽默開朗,彼此都能接住對方的梗,也get得到對方的笑點,可以說是一拍即合。
因為工作的需要加上對他頗有好感,那段時間基本上天天都會跟他微信聊天。有時候他不方便打字,會直接發語音過來,我都要插上耳機反復聽好幾遍,心里砰砰直跳的,好像他就在我耳邊說話。
為了防止自己清理空間誤刪了這些珍貴的語音,我把它們一條一條地添加了收藏,全部數下來,一共有24條。
后來得知他有了女朋友,我們的活動也順利結束了,大概雙方都覺得沒有再進一步聊下去的必要,也就維持在朋友圈評論的這樣一種關系。
前幾天我又把它們翻出來聽了一遍,里面有的是他對我工作不夠嚴謹的輕微的責備,有的是他對我的種種煩惱耐心的開導,有的是聽到我夸他時略帶自戀的小得瑟,有的是聽完我分享的趣事后的哈哈大笑,有的是跟我互懟時使足勁的損我。
聽到他的聲音又一次在耳邊生動地響起,用那種再也不能復制的親近的語氣。想想這樣一個人,曾經跟我走得那么近,日后又一點一點走遠,不得不感嘆生活的奇妙。
當然也有的人收藏語音,純粹是覺得聲音好聽到爆炸,極大地滿足了“聲控”的需求:蘇到耳朵懷孕!
比如我一個朋友,對于她來說,聲音已經上升到了一種比顏值更重要的擇偶標準,剛入校的時候,就是因為被校廣播臺里一個男播音戳心,鐵了心要進廣播站,后來成功把他拐到手。據說也曾一度想過分手,但是一想到要失去這百里挑一的極品男聲就心痛不已,哪怕睡前的一句溫柔而低沉的“晚安”都能夠讓她回心轉意。
她會去建專門的文件夾,把搜集來的不分國籍不分年齡的男聲整理好,定期拿出來聽一聽,對她來說是極大的放松和滿足。她說如果哪天找不到這些文件夾了,她會覺得天都塌下來了。
每個人對聲音都會有自己獨特的品位,就如同聽歌,有些歌用旋律打動你,而有些歌卻用聲音一下子擊中你,那一刻他唱的內容已經不重要了,你只想讓他的聲音在你耳朵里待得久一點,再久一點。就像在茫茫人海里一眼就看到了他,你并沒有期待他出現,他卻自然而然地出現了,一切都恰如其分,他就是那個對的人。
有的人對聲音的變化敏感得可怕。
他聽起來有點冷淡,是不是生我的氣了。
他的語氣猶猶豫豫,是不是有事情瞞著我。
他每句話都是帶著笑的,看來他心情不錯。
他說話沒精打采的,我要不要去安慰他。
每個發出聲音的人,多多少少都附上了自己的情緒,而每個接收到聲音的人,也不可避免地去揣摩另一邊那人的心理。因為愛著對方,只能小心翼翼地猜測,想要關心又不敢驚動他,愛是想要伸出卻又縮回的手,我想,那是兩個人關系里最迷人的一部分吧。
祝大家都不要弄丟那個最寶貴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