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就到了冬天,做泥瓦匠的敏兒的父親,停工歇息在家,在家只是睡覺,多數的時候是出去打麻將、打撲克,有時候徹夜不歸,好似要把一年來落下的全部補回來。奶奶說過幾次,但兒子多數不聽,有時候還會頂撞幾句,奶奶嘆口氣,也就不再多嘴了。
兒子的心情不好,做母親的當然也能體會的到。沒了媳婦,兒子哪里還想守在家里。
過年的時候,敏兒父親在自己母親的多次催促下,不情不愿地離開了撲克攤,進城里給敏兒置辦了幾件新衣服回來。敏兒穿上新衣服,開心地在炕上跳了幾跳,撲在端坐在炕頭的父親身上,“嘖嘖”地親了兩大口,還沒有回過神來,就被父親一把推到后炕邊,厭煩地說,“跳什么跳,炕板石也快跳塌了!”
敏兒看著父親陰沉的臉,乖乖地脫下新衣服,坐在后炕窗臺邊,靜靜地望著窗外已經朦朧的夜色。
正在地下做飯的奶奶插話道,“小孩子懂什么,不要嚇壞她!”
爐灶里的火穿過昏暗的燈光,映在奶奶的臉上,還有身后的墻壁上,閃著忽明忽暗的光,屋子里一下子就靜下來,誰也不做聲,直到爐子里的柴燃盡了,奶奶才回過神來,撿起地上的劈的齊齊整整的干柴,塞進爐灶里。
那個大年,就在這樣壓抑的氣氛中度過了。
過了年,敏兒就就五歲了。
正月里,奶奶照例去看望已經年邁古稀的老父親,也帶著年幼的敏兒一起去。
六十多歲的奶奶,身體還算硬朗,背上背著小敏兒,手里還提著給老父親準備的吃食。一老一小,走一程,歇一陣,七里山路,歇了四次,才到了奶奶的娘家,敏兒的太姥姥家。
太姥姥已經是八十多歲的老人家了,扁扁的嘴,說話聽不清楚,還嫌敏兒不和他說話,勞累的奶奶做了一頓簡單的午飯,就摟著敏兒上炕睡著了。
不知過了多久,大門外響起一個女人的說話聲,聽到聲音奶奶就一骨碌爬了起來,下炕開門迎接。原來是敏兒的外婆,老親家見面,不免有幾分尷尬。看見睡在炕上的敏兒,外婆一下子爬上炕,抱起敏兒就流淚,哭著說:“我可憐的親疙瘩!”
敏兒睡夢中一下子被驚醒來,咧嘴就要哭,可是一看是陌生又熟悉的外婆,咧開的嘴扁了扁,沒有哭出聲來,掙扎著想要離開外婆的懷抱,可是小小的她,外婆不打算放開,她哪里能夠掙脫的開。試了兩下沒用,只能用求助的眼神望向奶奶,可是奶奶也是愛莫能助,也沒有打算幫她。
外婆哭夠了,擦了擦眼淚。開腔對敏兒奶奶說明來意,:“聽說你們來了,她媽就哭個不停,中午都沒有吃午飯,我來是想領敏兒去我家,和她媽呆上一天!”奶奶沒有說話,算是默認了。
外婆看敏兒奶奶沒有說話,也沒有表示反對,下炕抱起敏兒就走,敏兒喊了兩聲“奶奶,奶奶!”奶奶對她說,“去了外婆家要聽話!”說著奶奶送她們出了大門外。
其實,奶奶帶敏兒來也是有這一層意思,早聽說敏兒母親大半年里相看了幾家,也沒有一個中意合適的,現在還在娘家住。奶奶甚至還有幾分念想,說不定媳婦還能看在敏兒的面子上再回去,兒子、兒媳、孫子一家團團圓圓多好!在奶奶心里非常不愿意敏兒有個后娘。
第二天,還是外婆把敏兒送到太姥姥家的,還帶了好多的好吃的。外婆走后,奶奶問了敏兒在外婆家的情況,小小的敏兒還說不清許多事情,只是說她母親抱著她哭了!
知道了這一層,奶奶的心寬慰了些,不管怎樣,媳婦對孩子還是記掛著的!
因為家里還有豬、羊、雞、狗,奶奶也不能多待,又背著敏兒回家去了。
過了二月二,太姥姥村里要唱戲,奶奶沒有去,特意囑咐大兒子,帶了孫子、外孫,五個孩子去看戲,在奶奶的心里,就是想讓敏兒與母親多接觸幾次,人心都是肉長的,也許就會回心轉意。
一大群孩子在太姥姥家吃了午飯,聽見戲臺子上“咚~咚”一聲炮響,緊接著就是一陣鑼鼓聲,孩子們趕緊下地穿鞋,一溜煙就跑出了大門。好巧不巧,就碰上了敏兒母親和她的兩個姊妹,五個孩子一下子就蒙住了,以前是他們的二舅媽、二嬸、母親,如今離家而去,這些孩子都不知道該怎么打招呼,敏兒更是,就這么眼睛一轉不轉地瞅著,曾經把她當心肝寶貝的母親,甚至往前悄悄地挪了一下,昂著的頭,又害羞地微微低下去,但眼睛里滿是渴望,她沒有忘記外婆帶她去見母親的情景,母親就是那么一下子撲過來,把她樓進懷里。
此時的敏兒也在等那一刻,繃緊了身體等著母親擁她入懷。一串腳步聲一下、一下地走了過去,那“嘎登、嘎登”高跟鞋敲擊水泥地的聲音,是那么的刺耳,一下、一下就把敏兒心底的渴望,敲擊的支離破碎。一滴淚水了無生息地砸在了地上,
敏兒還沒有回過神來,突然,已經走到前面的腳步聲停下了。敏兒的心又像瞬間活了過來,急急抬眼一看,是她的大姨,走過來蹲下,輕輕地撫摸了一下敏兒的腦袋,說:“敏兒都長這么大了?”敏兒默默地垂下眼簾,一聲不吭。大姨輕輕地拉起敏兒的小手,把十元錢塞給她,說:“和哥哥、姐姐們買根雪糕吃!”
大姨又摸了摸敏兒的腦袋,嘆了口氣,站起來走了。敏兒和哥哥姐姐們一動不動,目送著敏兒母親三姐妹踩著高跟鞋,鏗鏘有力地,踩著水泥地走了。
那一刻,小小的敏兒,雖然還不甚懂事,但她的心真的好難受,母親真的不要她了!就在大姨拉她的手的時候,她看見母親是背著她站的,都沒有讓她看見母親的面目。
隨后趕來的敏兒大伯,在幾個大孩子的嘰嘰喳喳中,也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看著前面的三個女人,從大坡下拐進了街巷。大伯沒有說話,彎腰抱起默默的小敏兒,高高地坐在肩膀上,興高采烈地說,:“我們看戲去!”
在敏兒大伯的招呼下,孩子們一哄然就跑下了大坡,揚起高高的塵土,大伯也大笑著,舉著坐在肩膀上的敏兒,沖下大坡,鉆過飛揚的塵土中,七轉八轉來到了戲場中,大伯倒真想看看敏兒母親長了什么樣的鐵石心腸,竟然對路過的敏兒視而不見。在戲場中巡視了一圈也沒有發現她們三姐妹的蹤影,想是避到附近誰家去了。
大伯給孩子們一人買了一根糖葫蘆,畢竟是小孩子,在熱鬧的人群中,一會兒就忘記了剛才的不快,敏兒跟著哥哥姐姐們,跑來跑去的都玩瘋了。
臨近戲場結束,大伯都沒有看見敏兒母親,知道她們是徹底不打算出來見面,也就死心了!
收攏回玩鬧的孩子們,再回太姥姥家道了別,就帶著孩子們開車回去了!
自此以后,一家人也就斷了想讓敏兒母親回來的念想。開始給敏兒父親張羅相親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