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會不會有這樣的認知,那就是當你看到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某些人時,內心里就不由自主地心生鄙夷,覺得這樣的人兩面三刀,很不真誠。
然而,在職場上恰恰就是這樣,它并不如自己所愿那般飛白則黑,并且隨著時間推移,還會發現,這種人往往能夠爬到較高的職位,名利雙收。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
曾經有這么一位初入職場的咨詢者木子,很是困惑地私信了我。
她說:“老黃,我很納悶,我每天兢兢業業辛勤做事,可公司的領導好像完全看不見,反而部門里的那位我看不慣的秋姐,老是得到領導青睞,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聊了一會兒。
從木子的言談之中我可以感受得到她是個特別單純善良的孩子,剛入職場沒多久,和很多新人一樣,用非黑即白的視角看待身邊的人和事,自然會有很多解不開的疙瘩。
她最大的疑問就在于,她看不慣的秋姐,為什么就如此備受器重?
說到這里,我順著木子的話問道:“你說說看,你討厭的秋姐都做過了什么讓你看不慣的事情?”
木子想了想,和我說了一件事。
2
木子說有一次,銷售部的李哥來財務部找秋姐報銷,發票有些不規范,秋姐看完很是惱怒,對李哥說——
“看看你,怎么每次報銷總有不規范的單據呢?”
“都干了這么多年了,怎么總犯這種低級的錯誤呢?”
“你是不是心存僥幸,覺得我們有同學情分,就想讓對你不規范的報銷行為視而不見,我可以明明白白告訴你,在制度下所有人一視同仁的!”
秋姐說完,李哥懵了,木子也懵了,大家都覺得秋姐實在是太過于較真,畢竟李哥也不是想占公司的便宜,小題大做了。
但是,經過這次秋姐劈頭劈臉的一頓,李哥的報銷規范了很多。
這件事情轉眼就在公司傳開了,從此,秋姐在公司聲名顯赫,“剛正不阿、不徇私情”的口碑很快流傳開來。
至于職場之路,更是扶搖直上,從一名普通的出納,到提拔為公司第一會計,直到最后更是成為了部門主管,短短兩年間,就實現了職業的三級跳。
“老黃,你說為什么職場中類似秋姐這樣的人,反而能吃得開呢?”木子不解地問。
3
這恐怕是很多初入職場的新人甚至部分職場老人的共同困惑,在他們看來,這些人能力不出眾,到什么山頭唱什么歌,非常的油滑。
事實上,隨著職場經驗的豐富,你會發現真正厲害的職場高人內心都有自己一把稱,該做什么如何做,心中歷歷分明。
比如,作為一個管理者,發現新員工做事做不好的時候,他完全可以將這個機會分給其他人做,但如果這樣做了,這個新員工就會喪失成長機會,所以,為了促進他把這件事做好,領導往往會表現出家長的特質,那就是嚴厲批評。
但為何一個職場新人被領導說了一頓之后會覺得委屈呢?
那是因為職場新人對于角色的認知過于單一,在職場里完全本色演出,誤把領導對他職場角色的要求當做是對他個人的評判,這就感覺受不了了,就成了傳說中的玻璃心。
反思一下,又何嘗不是?
職場是很殘酷,一個人要想有所成長,那就必然會承受到許許多多的委屈,忍住并且戰勝,才能真正的在職場走得更遠。
4
回到木子的故事上來,我們不難發現,其實秋姐的言行表現充分說明了一點,那就是她深知一份職業身份需要去做什么——
在合適的地方,合適的時候,扮演合適的角色。
而新進的職場人,往往混淆了職業角色與生活角色,并且簡單粗暴地將秋姐這般擅長職業角色扮演的人定義為兩面三刀,說實在的,太幼稚。
什么是職場?
那就是不論你在生活中是怎樣的人,一旦踏進了職場,就得遵循這座名利場中的游戲規則,它不是一清二白的,也不可能一清二白。
誠如張伯風所說的那樣:職場上,請做一個可靠但不透明的人。
這不是教你口是心非,也不是教你兩面三刀,而是讓你懂得職場上的游戲規則,唯有把握了它,才能有利于你在職場上的成長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