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繼續話題:從早起10分鐘開始
常常有人說,我有很多的想法,有很多想做的事情,有很多文章想去寫,有很多地方想去旅行,然而......你有太多的想法,你知道太多的道理,但是卻沒有辦法去開始,這就是問題。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即使是一個不好的開始,一個爛開始也是成功的第一步。
01-01 早起,要先找到一個定義
“早起”這個詞匯,從中文的角度來解析,有多種含義;個人比較喜歡的有兩種:
解釋一:起得早,比別人早。
對于有些人來說,早上7點就是早起;對于有些人來說,只有4點半,才算是早起。當然,對于一些喜歡夜生活的人來說,上午時間起床,就算是早起。
是的,要給早起下定義,你必須要加深“比別人早”的意義所在,請回答,
你希望自己早起的原因是?(? ? ? ? ? ? ? ? ? ? ? )
在【01/30 03-03 今天白天要做的事情,這樣試試】里,已經要求你給一個刻骨銘心的“早起”的理由,以后我們可以稱之為“早起之心”。跟一些朋友們交流,早起的多數原因都是為了給自己多一點時間、多一點空間,來面對自己,梳理一天的計劃。
為了這個目標,我們可以進一步設定一個“比別人早”的時間范圍。我是這樣想的:你要比你周邊的人,提前半個小時/一個小時以上起床,才是早起。
如果你是一個上班族,你的家人會在7點半起床了,那么你應該在七點起床。如果你是一個學生黨,你上課的時間是八點,你的同學大概在7點半起床,那么你更應該在七點以前起床。當然,這個起床的時間,也可以用上班的時間來作衡量,如果你到達單位的時間需要一個小時,而上班時間是八點,那么也許你的同事們會在6點半起床,那么你要告訴自己“我應該比6點半更早一點點起床”,這樣子才是真正的早起。
01-02 早起,讓今天的自己不比昨天的自己差
比較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比而較之,純粹的只是希望通過比對,借由參照物而重新明確某事的進度或高度;另一種則是較而比之,帶著目標去衡量某事,以期對其進一階段的工作進行設定。
把理解“比較”的這種思維方式,套在理解“早起”之上,就會發現解釋二。
解釋二:起得早,比過去的自己早。
將過去的自己設為標尺,比較一下,發現自己的今天是否會起得略早一點。假若每天都略早一點,那么就會不斷接近自己想要的目標。
01-03 早起很難,從早起10分鐘開始
一個好開始的早起,就是一步到位的達成自己目標。但是這個很難,沒有誰能夠有那么強的意示力,從一片空白到一夜筑城。
你知道的,我們要改變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是很難的。但是,只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小步堅持跑,就能夠達成目標。不要一步到位的去實現太高太遠的目標,因為那樣子會讓自己承受太多的壓力,可能倒在起跑線不遠的地方。
原來的你,都是習慣睡到自然醒,卻突然“心血來潮”的要求自己,堅持每天從六點鐘起。你一定會覺得很累,因為你的身體還沒有調整到這個節奏,你似乎是醒著的,但其實還睡著呢。你的心靈也還沒有調整到這個頻率,就算寫著日記,還是會思路跑偏。這樣的情況,也可能會導致你在正常上班之中,沒有精神、沒有狀態。
所以,我給自己的設定是將6點半起床,調整到5點半起床,再慢慢調整到5點起床,而后4點半起床。每個調整周期大概在3個月左右。在我的作息還沒完全調整過來的時候,我現在基本上都還是5點半起床。
對于你個人,我覺得不妨從比昨天早起10分鐘開始做起。提前10分鐘之后的鬧鐘保持4周左右,再提前10分鐘。當然如果你第一個周期過得順利,你想跨度大一點,那么你可以嘗試著提前20分鐘。再如果你毫無壓力的保持著早起的狀態,那么:恭喜你,你天生就是早起型的人。
02 好習慣的養成,從每天的記錄開始
我推薦連續30天在同一時間起床,以便鎖定這個習慣。
02-01 在什么地方進行自我改進呢?
我們可以通過一次陰晴圓缺的輪回,來遇見可能遇見的各種事情,并熟悉這些事情的沖擊——推動或阻礙,記錄、分析、總結出對應這些事情的處置方式,從而取其有益而棄其不利。
這就像是做實驗,不斷的實驗是為了找到自己心目中的答案。在早起這件事情上,你應該已經有了答案,那么就是通過對自己的控制與訓練,來向著答案不斷前進、前進。
科學家有他的實驗室,學者有他的書房,我們有我們的晨間日記。記得我們前文提到的,要記錄上自己的起床時間和晨間日記的時間吧:(早救球 05 /30| 應該在什么時間,起!床!)
截止目前:你的晨間日記大概應該包括這樣的幾個項目:
2017年X月X日,星期X,天氣:
晨起時間:
日記時間:
昨天開心的五件事:
這兩個時間的記錄,就是為了給今天的自己、明天的自己一個改善或者鞏固的目標。把新的目標達成之后——馴化了自己之后,將會使自己每天在相同時間醒來,而且很難再睡懶覺。因此,請堅持寫晨間日記。
02-02 三天的喜歡
從哲學的角度講“三天”,就是昨天、今天和明天;從早起行為養成的角度來說,三天,就是三次的堅持。在這三天里,一定要讓自己喜歡上這種感覺,或者從中受益——不是經濟收益,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激勵。
所以在你決定要改變的時候,不妨在你的朋友圈里發布個消息:
我決定要早起,明天早上的X點,我會準時打卡。
愛我的,請為今天的我和明天的我點贊吧。
在第二天的早上X點,準時打卡。打卡的方式,同樣可以是一個消息:
01/03 第一階段打卡。請關注的我的堅持,感恩有你的支持。
你會發現,這里有一個有趣的設置,就是“01/03”;而不是“01”。
這是個人的一個小技巧,運用于層級目標的設定及推動之中。我的目標是寫關于“早起”的很多文章,可能是30篇,也可能是50篇,更可能是100篇。但是,我當前有把握的是30篇。所以我給自己設定的當前這一階段的目標,就是“/30”;假設在完成了30篇之后,我明確的把握到了下個階段的內容,并又有了30篇的思考,那么第二階段的起始第一篇就會變為“31/60”。
我們總是要站在過去的成績上向未來進發,尤其是自我打拼出來之后的結果。
因此,當然堅持了三天之后,你的第四天,就應該變成“04/30”。從三天,向第一個完整的30天進發。堅持了一個月之后,新的一個月的開始,也許就可以變成“31/90”甚至“31/100”。
道理很簡單,動作很細微,但是有趣、好玩,小暗示給我們大力量。
02- 03 三月的提升,三年的堅持
上節談到了三天的養成,接下為說說三月與三年。
三個月是一個逐步提升的過程;對于“早起”這件事情來說,更是如此。但是,除了一些自我暗示的喜悅之外,更多能夠讓你堅持下來,是自己為自己“加碼”的過程。比如“提前10分鐘”,這一個小砝碼的增加,在每一天都不太明顯,但是當累積到三個小砝碼的時候,卻發現生命突然多了30分鐘,每天多30分鐘,意味著一年增加了180多個小時,如果是一生呢?
人類發明了“季度”這個時間概念,是為了順應季節的變化;一年分為四季,就是讓我們在每一季節變化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的提升與進步,而不是去退步。在人生檢視的節奏控制中,“季節‘也是重要的一環——這個以后有機會可以再聊。
堅持4個“三個月”的周期,就是一年;堅持12個,就是三年。三年的時間,小學畢業生會變成初中畢業生,初中畢業生會變成高中畢業生,從懷胎十月會變成學步喊人......時間就是這么神奇。將一種習慣堅持三年,那么就會深入到骨髓當中。如果做到了三年,那么你會發現跟從前的自己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個,需要你自己去體會。
而在那個時候,你會從勉強早起變得真正享受早起,甚至你會開始去跟別人分享早起的喜悅。
03? 早起的方法,可以分享
許多人都在研究人生中的重要課題“睡眠”,推薦下Steve Pavlina(史蒂夫·帕弗利納)的成果;我忘記在哪兒看到的,但是很感謝微信公眾號“曉飛翻譯”的傳播。
03-01 正確的早起策略
在Steve Pavlina的研究中,提出了最常見的錯誤策略是:你推想若要更早起床,最好是更早上床睡覺。然后以早起的計劃來安排睡眠的時間。這種做法聽起來很合理,但它一般會失敗。
他所推薦的解決方法很簡單,而且我在看到文章之后發現,我與我自己目前實施的方法是合一的;只是他找到了理論分析的基礎,而我則是自己摸索出來了。這個解決方案就是
在自己感到困時(而且只在困時),才上床睡覺,
在早上固定時間(每周7天)用鬧鐘起床。
通常來說,人們會產生睡眠需求的時間并不一樣,不同人有不同的標準,同樣的人在不同的環境、時間里也會不一樣。就我而言,有些時候九點鐘就會犯困,有些時候則到了十二點還很精神,還有些時候被動的延遲了睡覺的時間,超過一點鐘(是的,這真是不要命了;還要這種情況比較少)。但是,我的鬧鐘是設定好的,第二天一定會按時響起。
順便強調一下,在你養成習慣的初期,不要給自己周末睡懶覺的“獎勵‘,那會讓你在一次晚起之后,重零開始。
03-02 如何判斷自己困了呢?想睡覺呢?
現在的我,總在相同時間起床(早上5點30分),但每天晚上入眠的時間卻不太一樣。在什么時候上床睡覺呢?我用兩個條件來判斷:
1. 我已經擁有了可以上床睡覺的條件:事已做完,床已鋪好。
2. 我已經產生了困意。
第一個條件比較好理解,就是把當天明確要做的事情都做完——那些帶著時間限制的工作,是不可以等的。比如一份設計師需要的文案,必須在午夜前發到他的郵箱(設計師有熬夜的習慣),這樣他可以即時看到,并著手工作,而不必等到明天。
第二條件則需要通過信號或者經驗來判斷。比如與太太聊天的時候,精神開始恍惚;比如看書的時候,眼皮開始沉重;比如已經連續打了多個呵欠。
上述的兩個條件滿足了,那么恭喜你,上床睡覺吧,可能在三五分鐘之后,就會安然入眠。
03-03? 我設定了三個聲音不同的鬧鐘,在不同的時間里響起
關于在什么時間起床這個問題,在之前也談到了;其實無外乎三個時間相加:
1. 你必須要融入社會,開始工作的時間(上班時間);
2. 上班之前的準備時間(早餐、通勤時間);
3. 你準備留給自己的晨間時光(包括了寫晨間日記的時間,以及其它對身心有益的時間安排)
具體內容,你可以看一下昨天方式。在重新養成早起習慣的時候,我一開始就設定了三個手機中的鬧鐘時間。雖然也有很多人推薦使用自然叫醒法,但是在你還沒有從體制之中,或者”朝九晚五“的工作之中脫離出來的時候,還是使用鬧鐘吧。畢竟遲到是會扣工資的。
鬧鐘是最有效的方法;手機中的鬧鐘就很好用。我一般會設置三個鬧鐘時間:
第一個時間:起床時間前20分鐘,用來喚醒我自己。
第二個時間:起床時間前10分鐘,喚回還不想起來的自己。
第三個時間:起床時間,完全起床時間,最后期限。
為什么要使用三個鬧鐘而不是多個呢?太多個,你會變得皮,也會無所畏懼,鬧鐘也就失去了意義。再減少一點會如何?不會如何,只是效果證明,三個剛剛好。而且在你習慣了三個鬧鐘的時間之后,只要把第三個時間,往前調30分鐘,就會形成新的時間鏈,把你的早起時間往前推動了10分鐘。
而且,三個鬧鐘要使用截然不同的音樂。根據你自己愛好來設定:
第一個鬧鈴,是書房音樂,舒緩,輕柔,漸強。
第二個鬧鈴,使用強烈的起床號角,甚至可以是你喜歡的流行音樂的高潮部分。
第三個鬧鈴,建立使用上課鈴聲——十幾二十年學成的潛意味會引導你完全清醒過來。
這就是,可以去分享的經驗啊。
A. 你要比你周邊的人,提前半個小時/一個小時以上起床,才是早起。
B. 早起,讓今天的自己不比昨天的自己差。
C. 我們總是要站在過去的成績上向未來進發。
D. 從勉強早起變得真正享受早起。
E. 在自己感到困時才上床睡覺,在早上固定時間用鬧鐘起床。
F. 設定三個聲音不同的鬧鐘。
又或者您覺得有什么是需要進一步強調的,請在評論區回復。我會在碎片化的時間里查看,并回復。如果您覺得這一篇文章對您有幫助,也希望能夠幫助到周邊的人,請把它分享出去。
感恩有你;愿你的生命,精彩大于想象。
本文系原創,歡迎原文分享、轉發,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