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電梯門打開時,一位約五歲的女孩和媽媽進來了,小女孩抬起頭迎著光照的地方,伸出手抓來抓去。媽媽說:"傻孩子,灰塵是抓不到的!""媽媽你才傻,我不是抓灰塵,我是抓!"小女孩的回答,立刻讓我頓住了。
想一想,我們有時是有一種成人固著的偏見,會對他人的知覺根據行為忽略其真實想法或復雜化。而我們的孩子往往是很直線的,比如你問他什么叫夏天?孩子會說:春夏秋冬第二個季節就是夏天!
這些以天真的心發出的聲音很多時候都自帶詩性的光芒,只因這樣靈動的智慧來自于她拋卻了既定的范式、習慣,跳出常規的角度所呈現的本真。想想我們童年為什么那么快樂,大概源于此。今天的我們,如果如孩子一樣重新專注于某事,享受過程,像小時和泥巴一樣,沒有獎賞也玩得不亦樂乎,我們的生命會有所不同吧!
林語堂在《生活的藝術》中寫道:“生之享受包括許多東西:我們本身的享受、家庭生活的享受,樹木、花朵、云霞、溪流、瀑布,以及大自然的形形色色,都足以稱為享受;此外又有詩歌、藝術、沉思、友情、談天、讀書等的享受,后者的這些都是心靈交流的不同表現。”工作也是,而這些生之享受,當以孩子般單純而無所希求的目光去觀看,才能如此美好。
懂得生活的人,處處都是生活。生命是一件賞心樂事。學會以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從孩子對世界的專注中,學會活在當下,感受生活,是一種幸福。小女孩的回答,有著樸素的道理,如是思考之,記錄之。
? ? ? 【以發展的眼光看孩子】
少兒心理進階學習時,老師分享了一個案例:小男孩和姐姐一起玩積木,姐姐擺的飛機很好看,自己做的飛機卻一塌糊涂,小男孩開始生氣,父親過來安慰。
爸爸:“你做的真好,我覺得你做的飛機太棒了!”
小男孩:“根本不是,我姐姐做的才好,我做的很差,真是都沒辦法立起來,我是個笨蛋,從沒做對過一件事。”
爸爸:“我喜歡你做的飛機,我覺得你簡直就是一個專家!”
小男孩:“那為什么姐姐的飛機可以飛,翅膀也不會掉下來?我就是笨,我討厭積木。”
爸爸:“只要你拿定主意,你什么都能做成,來,爸爸來幫你做,我會幫你做一個能夠飛到月球、火星的飛機,最快的飛機!”
小男孩:“好吧,你幫我做吧,我做的就永遠都不會成功。”
很明顯,盡管父親這么說,孩子仍然是不快樂的,因為父親并沒有了解他,他說的話也都不是真的。孩子真正想要什么?是父親幫他做一個更好的飛機嗎?老師提示說:父親的做法反而教會孩子無助。"
人總是在發展的,孩子更是處在人生的快速成長期,每一分鐘都有進步。以發展的眼光看孩子,是欣賞,是鼓勵,但不是說要一味的夸贊與鼓勵。有時候孩子遇到挫折,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和孩子解釋,于是走入了一個誤區:孩子是不能批評的,多給一些自信的鼓勵,于是忽視了孩子真正想要的或許不是情緒的按摩,而是為失敗找到成功的方法,或是對失敗的理解。傷害孩子的往往不是消極情緒,而是對消極情緒的解釋。
以發展的眼光看孩子,是等待,不是為孩子解決問題,或以主觀的臆斷來壓制他的潛能,或拔苗助長,打擊他的積極性。生命是無法比較的,每一個體都有其成長的速度,有的快,有的慢。當我們用真誠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他,培養他,幫助他,他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與陽光,看到自己的長處,也能從容地告訴自己“我能行”,并不斷努力,不斷超越自我。
很多為人父母的想培養一個積極樂觀的孩子,那么,讓自己也保有一顆童心吧,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以發展的眼光看孩子。這樣,大概會有趣得多,我也在學習中。當我成為母親后,才漸漸發現,不是我教了很多給孩子,是孩子教會了我很多。畢加索說:"我一生都在向孩子學習。"或許生命是這樣子的才有了更多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