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誠〈孟子〉學習筆記115,4-8-1,公孫丑章句下8-1》
? ?今天是丙申年戊戌月辛辰日,十月初六,2016年11月6日星期日。
【沈同以其私問曰:"燕可伐與?"
? ?孟子曰:"可。子噲不得與人燕,子之不得受燕于子噲。有仕于此,而子悅之,不告于王而私與之吾子之祿爵;夫士也,亦無王命而私受之于子,則可乎?何以異于是?"】
? ?一,當時發生一件有名的政治鬧劇,引起天下為之紛亂。這場鬧劇發生在燕國,當時的燕王叫做子噲,他要學習堯禪位給舜的做法。當時的燕相叫做子之,知道他這心思之后,設邪謀迷惑燕王,使燕王以為子之大賢,就真把燕王之位讓給子之了。這下燕國炸窩了。大亂。社會各階層都不認可這個荒唐事。軍方、政界各自站隊,打了起來了。齊與燕北面鄰國,燕國出現這種事,齊國君臣都想舉兵伐燕。
? ?這位問事的沈同,是齊國的一位大臣,除了這條信息以外,他的事跡已不可考。他以自己的私人身份問孟子:"燕國出了亂子,可以討伐燕國嗎?"
? ?孟子據理答道:"燕國的王和相,他們所犯的罪,足當討伐了。
? ?"子噲不得與人燕",燕國的合法性來自于天子的分封,燕王的王位由他的先王傳給他,他有責任守護它,不使它失傳;如果沒有向天子請命,就不該將土地和人民私自交給他人。
? ?"子之不得受燕于子噲",燕相子之呢,作為人家的臣子,如果沒有得到天子的授命,就不該私下接受他的王讓給他的國家。
? ?下面孟子又打了一個比喻,"有仕于此,而子悅之,不告于王而私與之吾子之祿爵;夫士也,亦無王命而私受之于子,則可乎?何以異于是?"假如有一位官員,你平時很喜歡他,你不向你的長級報告,擅自作主,私自把你的待遇官爵給他,而這個人也不要國家君的任命就私自從你手里接受,這樣行嗎?燕國的事與這有什么不同呢?
? ?二,通過這一節孟老師的講解,學習到一點:燕國的罪,應當討伐。可是,孟老師并沒有說"誰有資格"作出討伐的義舉。為什么必然是齊國?楚國行不行?秦國不行嗎?下節繼續跟隨孟老師學習。
【學習參考書目】
《四書章句集注》朱熹著
《張居正講解<孟子>》張居正著
《讀四書大全說》王夫之著
《孟子正義》焦循著
《孟子譯注》楊伯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