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快到了,提起這個節日你的第一反應是不是吃粽子?而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事連幼兒園小朋友都知道。那現在問你幾個問題:屈原做過哪些了不起的事情?他當過什么官?他究竟為什么投江……如果回答不上來就跟著這篇文簡單了解一下吧。
屈原,屈大夫,歷史上有名的文藝青年,生活在戰國后期,是戰國七雄中的楚國人,那時候秦國實際上已經成為了超級強國,正想著統一天下,國家里有一個史上最佳辯手——張儀,憑借“連橫”策略和能言善辯的口才逐個分化其他六國。各個國家都被秦國耍的團團轉,而楚國就是其中被耍的最慘不忍睹的那一個。張儀跟時任國君楚懷王說,只要你跟齊國斷交立馬送你六百里地!這位國君一聽六百里地,麻溜滴就照辦了,然后轉頭找秦國要地,秦國封了一塊大概六里的地取名六百里明目張膽的糊弄楚國。咳,混成這樣的一國之君腦子里進的怕不是水而是漿糊了!好吧,以上是關于屈原的歷史背景,現在說回屈原。在論出身的古代他的出身其實非常不錯,是正經的皇親國戚,年輕時還當了個大官——左徒。現在也無法考證這個官職究竟具體是干什么的,但從他可以經常跟楚王一起開會商討大事來看,應該是大官無疑了。縱觀他的前半生,不僅出身好仕途順,更要命的是竟然還有超高的文學才華,真妥妥一個天之驕子!歷史上官做到一定位置肯定會有政敵,而屈原的其中一個政敵叫靳尚,這個家伙早就被秦國收買了,于是常常給楚懷王灌輸抱秦國大腿的各種好處,而屈原的政見恰恰是“堅決抗秦”,這樣意見完全對立的兩派經常爭論的不可開交,而屈原因為出身高貴,為人處事沒有靳尚情商高,從而得罪的人多抹黑他的人也多,所以懷王很快厭棄了他,于是賞他貶官、流放的套餐。隨后過了好些年,屈原歷經艱難回來了,可是剛回來,又碰到秦國開始故技重施。因為楚國之前被秦國占領了8座城池,秦國假意說要歸還讓懷王去武關會盟,本來楚懷王還在猶豫,但被他一個不爭氣的兒子子蘭慫恿著去了,結果嘛,大家都知道,堂堂的一國之君被俘了三年,落得個病死秦國的下場。新的楚王繼位后,封了子蘭做宰相。因為是他害的楚王被俘,所以經常被屈原罵的狗血淋頭,于是子蘭又發揮了一次他陰險小人的本質,屈原就再一次被流放。這次流放期間,秦國名將白起帶兵圍剿楚國,楚國淪陷,消息傳到屈原那里,屈原心里一時悲憤,羞辱難忍,在汨羅江邊縱身一躍悲。這一天正好五月初五,古代人稱“初始”為端,所以也叫“端五”,后來慢慢演變成“端午”。
歷史上因為愛國而殉國的人也不少,為什么單單屈原這么有名甚至用一個節日來紀念他呢?我想主要還是他有才華吧。他不僅官做的大還是一個詩人,并且憑一己之力開辟了“楚辭”這種新的文藝格式,當時北方有《詩經》,南方有《楚辭》,二者并稱“風騷” 。你看,人家出身好,官做的大,還有一身了不得的才華,這樣的人稱一聲“天選之子”也不過分啊,所以有才華傍身才是王道啊!
以后端午節吃粽子的時候記得跟家人一起聊聊屈原吧!